太阳耀斑活动一直是太阳物理研究的热点问题。耀斑带的位置在耀斑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双带耀斑的耀斑带一般是相互分离的,但是有些耀斑带是不动的,甚至在耀斑初期两条耀斑带有相互靠近的运动。本项目主要研究耀斑带的各种运动是否与耀斑区域的磁场位形有关;尝试寻找更多的耀斑初期双带相互靠近的事件,用以分析耀斑带的这种运动是个案现象还是普遍规律;双带耀斑分离运动和磁场的关系已有初步结果,但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一般认为,耀斑爆发期间强烈的轰击可能影响磁场测量的正确性,但是耀斑前后和耀斑过程中磁场测量上的变化并没有量化的研究结果,因此现在的耀斑研究多采用耀斑爆发前的磁场数据,耀斑爆发对磁场测量的影响的量化研究将对以后的耀斑研究和太阳磁场测量仪器的改进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我们利用SOHO/EIT资料分析了2010年2月8日太阳表面三个不同大小活动区的极紫外流量变化与耀斑增亮的关系。发现:全日面的极紫外流量变化主要来自活动区,特别是大活动区。EUV的突然增加对应着极紫外耀斑的增亮。耀斑期间的EUV强度超过耀斑前的十倍。通过局部活动区的比较,我们注意到活动区的磁通量越大,EUV流量也越大。不管活动区大小,耀斑的极紫外增量都对应着EUV流量的峰值。. 我们使用局部相关跟踪方法计算了23太阳活动周的磁螺度传输。主要结果包括:半球螺度法则仍然成立,负的磁螺度在北半球占主导,正的磁螺度在南半球占主导。我们发现整个日面的大尺度磁螺度传输率在活动周中从活动周开始的负值逐渐向活动周结束时的正值变化,并且净的磁螺度传输不为零,呈现为负值。. 利用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的多通道太阳磁场望远镜和全日面H-alpha望远镜,我们进行了3年的耀斑带运动的专题观测,同时分析了空间太阳望远镜的耀斑资料,至今还没有发现新的耀斑带相互靠近的事件。通过大样本研究耀斑带的运动与活动区磁场强度的相关,我们发现:耀斑带的分离速度和活动区的磁场强度呈现幂律相关的趋势,而且磁场位形简单的双极型活动区这种幂律相关趋势更为明显。. 利用SDO/HMI白光、多普勒速度、SDO/AIA紫外和远紫外等波段资料,我们发现了从太阳光球,经过过渡区,到日冕所有层次的光强震荡现象,这些光强震荡变化现象与活动区(AR 11504)冕环相关。在黑子内部范围内,光强震荡周期是3 min,而超出黑子范围周期变长,达到5 min。这种现象可以用太阳光球震荡渗透到日冕来解释。我们还发现,在某些冕环中,物质外流与波动现象同时存在,并且同时发生。物质外流可能是由于震荡调制磁重联发生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BIPV/T)研究新进展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金属氢化物高温蓄热的氢热耦合传递机理
太阳耀斑的活动周演化研究
太阳磁场演化和爆发活动现象研究
第24太阳活动周X级耀斑的源区三维磁场演化
太阳超级活动区向量磁场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