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利用棉铃虫雌蛾单腺体提取方法,达到了分析不同地区性外激素含量的差别及波动范围,即国内不同地区棉铃虫种群性外激素生态型是不同的。利用毛细柱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我国山东、山西、河南和河北等省棉铃虫雌蛾腺体提取物分析,鉴定出棉铃虫性外激素为五种成分,除主要成分顺—11一十六烯醛外,比目前印度、中国台湾从亚洲收集的棉铃虫雌蛾提取物均多3—4种主要成分。田间诱蛾试验发现:1、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的比例为97:3至92:8时,诱蛾效果较好。2、当加入1%顺—11—十六碳烯醇,显著抑制诱蛾活性。3、绿色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明显高于其它诱捕器。上述结果为国际国内首先进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两种鳞翅目昆虫性外激素的生物合成
两种松毛虫性外激素及其在近缘种生殖隔离中的作用
陆地棉抗虫生态型分化及其与棉铃虫间化学生态关系研究
稻瘿蚊性外激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