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珠江三角洲大气酸污染对自然群落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以及对动植物种类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成巨大威胁这一现实,本项目根据不同生活型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设计不同空间配置格局(自然恢复、草本、草本+灌木、草本+灌木+乔木)进行植被恢复实验。通过酸污染物对植物影响的主要过程研究和关键因子的测定,阐明不同种类植物的耐受机理和防御策略的差别。基于不同种类植物空间配置格局在提高生物多样性和对污染物的整体富集能力以及在改善土壤质量中的相对贡献,提出重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最有效途径以及加速植被恢复进程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大气酸污染控制方案的制定及其引起的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策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华南地区受损丘陵生态系统植被和土壤恢复机理及格局优化研究
退化云冷杉天然林生态系统恢复机理研究
西双版纳基诺山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
区域生态系统恢复格局设计及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