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电流是磁层中很重要的电流体系,当其能量增强时,环电流将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磁场扰动,造成剧烈的空间天气灾害性事件- - 磁暴。相对于卫星在时空轨迹线上的测量,覆盖全球的地磁台网可以针对不同扇区连续监测,这是地磁数据反演环电流的优势所在。目前对环电流拓扑结构的整体认识尚不充分,使得Dst指数计算的合理性存在一些问题,如环电流偏离磁赤道面给Dst指数带来的系统误差和"伪"日变化。为此,本项目将收集全球地磁台网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反演环电流的拓扑结构,借以增强对环电流形态特征的认识及物理过程的理解,期间引入的定量参数将应用在Dst指数修正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该指数。
项目主要完成了(一)地磁场数据积累和数据质量控制等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对外源场数据的分解,尝试了多种方式,特别是运用经验正交函数算法(EOF)分离出具有日变特征的太阳静日变化(Sq),使得背景场各个成份的进一步划分更加清晰、合理,同时考察了不同空间天气条件下(平静、微扰、活跃和磁暴期间),各个成份的动态演变过程及时空分布规律;(二)EOF方法进一步升级,扩展到电离层临频变化中,通常空间天气业务中描述临频变化都是相对于背景值而言,而背景值通常采用7天(或27天)的平均值,忽略了背景场的逐日变化特征,人为造成了超过30%的偏移误判,为此采用EOF算法不仅快速提取临频基本形态,而且给出对应的幅度值,由于EOF收敛快、物理特征明显,模型重构后与原始观测高度符合,平均相关系数达到82%以上,并衍生出3个电离层临频标定量;(三)环电流拓扑结构的地磁反演,基于前面全球地磁台网数据积累和成份分离等工作,运用4条子午链的32个台站的数据,对磁暴期间环电流的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并提出2个参量,纬向移动和倾斜角,前一参量可描述位于磁赤道面上环电流的沿磁轴向北(南)的整体移动,后一参量描述环电流相对磁轴的倾斜程度,最终完成环电流拓扑结构的重构,与地面地磁观测相符。(四)地磁场的时间变化与电网中的地磁感应电流(GIC)的经验统计,实践经验表明当地磁场剧烈扰动时,电网中变压器中性直流会变大,其过饱和、振动及温升效应对电网安全产生危险,特别是1989年加拿大魁北克的电网断电事故就是其GIC烧毁变压器造成的,鉴于上述原因,通过量纲分析和对数经验拟合的方法完成了地磁场时间微分与GIC的经验统计关系,对空间天气灾害事件的安全预警等级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影响Dst指数的因素研究及其修正
卫星瞬态传热模型分层反演修正方法研究及验证
中性原子成像反演磁层环电流离子分布
地磁亚暴指数变化机制研究及预报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