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接受人工耳蜗植入(CI)的患儿越来越低龄化,亟待从多层次探索低龄CI儿童重获听力后,其听觉行为言语产出和行为认知如何跟随正常儿童发育的轨迹,以及CI儿童常见的听说分离现象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等问题。本项目拟在评价儿童早期开放式言语听辨邻域激活模型中引入语谱匹配的噪声竞争系统和语声产出特性分析系统,并利用行为认知量表和游戏会话语言采集方法,观察低龄CI儿童言语产出快速增长的速率和爆发期的结点,CI儿童听说分离的表现形式以及与行为认知的关联性。以正常儿童为对照,探究听中枢在听觉剥夺后听通路重新开放,存在的潜在的可塑性程度以及听中枢重塑过程的特征,为临床低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最低适宜年龄的判定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随着重度耳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技术在我国的普遍开展,越来越多的CI儿童进入主流幼儿园和普小接受教育。低龄CI儿童在快速重获听觉刺激后,其母语语言的发展也随之明显改善,他们的言语听辨能力、语声产出能力以及行为认知能力的发展轨迹,他们的言语增长速率和爆发期的结点与正常儿童的关系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在心理语言学听辨模型的邻域激活模型中引入语谱匹配和多人谈话的噪声环境,对CI和正常听力儿童(Normal Hearing, NH)的听说能力、噪声下词汇提取能力以及行为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跟踪研究。研究从方法学证实了NH儿童和CI儿童对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的复本和复测信度均良好,评估方法总体信度可靠。完成了1100余人次CI儿童和NH儿童的实验研究,结果揭示低龄CI植入者开放式言语感知能力的发育轨迹。影响CI儿童术后听觉行为与言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CI植入年龄和CI使用时长(听力年龄),植入年龄越低、CI使用时长越长术后的听觉言语能力越高。低龄CI植入儿童与NH儿童比较结果显示2岁以下植入CI的儿童在6岁时可达到NH儿童3-4岁时的听觉言语识别水平;2-3岁植入CI在8岁时可达到NH儿童3-4岁的水平;3-6岁植入CI在13岁时仍未达到NH儿童3岁时水平。研究结果显示言语听辨发展能力无论NH还是CI儿童中枢听觉系统对词汇的提取、驻留、辨别时都受到词汇难易的影响。引入噪声后的研究获得3-6岁NH儿童和成人在言语谱噪声和多人谈话噪声下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的识别率-信噪比函数曲线(P-SNR)、言语识别阈(SNR50)等指标;对CI儿童在言语谱和多人谈话噪声、不同信噪比下的词汇和句子识别研究显示,CI儿童在噪声下的词汇识别仍显著低于NH儿童,故其在日常环境下识别言语仍有一定困难。对CI植入者的行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发现CI组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3.33%,表明CI儿童在进入主流社会后其行为、心理和认知等方面仍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为提高低龄儿童手术安全性,选择最恰当的年龄植入,获得CI最大成效提供科学依据,噪声下研究结果可为CI噪声抑制策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开展个性化、科学化言语康复训练提供指导。此外,CI儿童在噪声下听辨言语的能力仍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提供更完善的设施和条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伴有轻度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18)F-FDG PET的统计参数图分析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Complete loss of RNA editing from the plastid genome and most highly expressed mitochondrial genes of Welwitschia mirabilis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开放式听觉言语发育特性研究
植入人工耳蜗儿童言语能力与遗传相关性的研究
先天性聋哑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及言语功能康复功能磁共振成像预测研究
言语提取方案对人工耳蜗植入者声调与音乐识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