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种蚯蚓入侵在许多地区已成为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在西双版纳橡胶林发现热带外来种蚯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成功定居提示我们应对其种群分布、入侵机制的研究不容忽视。本项目将采用野外和室内控制试验,并结合同一小流域区的调查结果深入探讨热带外来种蚯蚓种群快速扩散及形成入侵的内外驱动因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橡胶种植景观格局对外来种蚯蚓分布模式及散布的影响;不同干扰背景下本地种与外来种蚯蚓的种间竞争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外来种蚯蚓对资源养分利用效率;森林土壤微生物对其繁殖特性的影响等一系列尚未清楚的基础科学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建立或完善预测外来种蚯蚓种群入侵的模型。研究结果不仅可深入了解本地种和外来种蚯蚓共存的维持机制及调控因素,对地下生物入侵生态学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为掌握其在版纳地区的入侵途径、方式及可操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数据和理论指导。
在西双版纳橡胶林发现热带外来种蚯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成功定居提示我们应对其种群分布与扩散、入侵机制和预测的研究不容忽视。本项目将采用野外和室内控制试验,并结合同一小流域区的调查结果探讨热带外来种蚯蚓种群快速扩散及形成入侵的内外驱动因素。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 外来种蚯蚓P. corethrurus的单种种群增长符合逻辑斯谛增长模型(r策略),其分泌物(蚓粪)是抑制本地种蚯蚓种群发展的重要因素。(2)自然林转变为橡胶林后,因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使外来种蚯蚓数量急增、本地种减少;外来种可在在自然林与本地种共存,其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边缘和异质效应,自然林土壤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外来种幼蚓的生长。(3)自然林和橡胶林植物资源对外来种和本地种蚯蚓有不同的影响:次生林移出地表凋落物导致本地种蚯蚓数量减少,而轻度干扰和土壤中丰富的有机质使外来种蚯蚓数量增加,橡胶林地上凋落物的减少则使其数量降低,地上植被的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可能是影响蚯蚓群落组成和结构的重要因素。相关入侵模型显示外来种繁殖体压力、干扰、食物资源等是外来种蚯蚓入侵的重要驱动因素,并具有交互作用。研究对了解外来种蚯蚓扩散方式,掌握其入侵途径,建立可操控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南亚热带人工林内蚯蚓Pontoscolex corethrurus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外来入侵植物扩散限制因素的实验研究
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种群定植扩散的遗传学机制
外来入侵动物扩散规律及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