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中-晚二叠世之交放射虫的演变:动物群面貌、灭绝模式和大小变化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90201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肖异凡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批准年份:2019
结题年份:2022
起止时间:2020-01-01 - 202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关键词:
二叠纪华南个体大小灭绝模式放射虫
结项摘要

The end-Guadalupian mass extinction event at the Middle-Late Permian transition has received worldwide attention from paleontologists. South China is one of the main study areas of this event for its good and continuous marine deposits during this period. At present, the extinctions of shallow-water benthic organisms near the Middle-Upper Permian boundary (GLB) are well studied, but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know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radiolarians, the main microzooplankton in Paleozoic ocean, to the end-Guadalupian extinction. Here we plan to take radiolarians in the Middle-Late Permian transi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cusing on the taxonomy and biostratigraphy of radiolarians in the Gufeng Formation and the Bancheng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extinction pattern and size variation of radiolarians by means of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This study aims to reconstruct the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radiolarians near GLB and provide fossil evidence of radiolarians, which represent the bottom of the ecosystem,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ecosystem evolution process in the event.

中-晚二叠世之交的瓜德鲁普世末生物灭绝事件受到了古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华南因在这一时期有着良好连续的海相沉积,是该事件研究的主要地区之一。目前对中-上二叠统界线(GLB)附近浅海底栖生物的灭绝研究较为详细,而对放射虫这种古生代海洋中主要的微体浮游动物,在此次灭绝事件中的表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项目拟以华南中-晚二叠世之交的放射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孤峰组和板城组中的放射虫进行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定量统计和计算分析方法,探讨其灭绝模式和大小变化规律。该项目旨在恢复放射虫在GLB附近的演变特征,为重建该事件中的生态系演变过程,提供代表生态系底层的放射虫的化石证据。

项目摘要

二叠纪是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产生剧烈变化的关键时期,期间发生了两次重大的生物灭绝事件,瓜德鲁普世末生物灭绝事件的规模虽然比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小,但是同样重要。本项目通过对中-晚二叠世的放射虫动物群进行分类学、演化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为揭示中-晚二叠世之交(GLB)浮游动物的演变提供精确证据。通过对广西和湖南剖面的野外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中-晚二叠世的放射虫标本,在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使用统计方法分析阿尔拜虫类三大属的生态环境及扬子台地晚二叠世放射虫的古地理分布。对中-晚二叠世之交的放射虫动物群进行定量组成、统计学分析和大小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放射虫在瓜德鲁普世末期出现了非常显著的体型变小的现象。而其在GLB附近表现出的绝灭特征是速率较低且渐变式的,而复苏和辐射则非常快速。在GLB附近Follicucullidae科的种剧减,转而由Albaillellidae科占据主导,因此项目对于Follicucullidae科进行了详细的演化学研究。基于简约法和数量化理论对Follicucullidae科进行属一级的分类,并将其分为了六个演化谱系,之后对比较重要的八个形态特征进行了祖征状态重建,得到了Follicucullidae科放射虫的形态演化趋势。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DOI:
发表时间:2016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个体阅读眼动预测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个体阅读眼动预测

DOI:10.16511/j.cnki.qhdxxb.2019.26.001
发表时间:2019

肖异凡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白令海上新世以来放射虫动物群演变与古环境研究

批准号:4107602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陈木宏
学科分类:D0603
资助金额:5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藏南晚白垩世大洋红层的放射虫动物群与古海洋事件

批准号:40572007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罗辉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3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华南二叠纪末期深水环境中有孔虫和放射虫的灭绝过程

批准号:40802004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顾松竹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黔西滇东地区晚二叠世大灭绝后植物的残存与复苏机制研究

批准号:41572005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喻建新
学科分类:D0201
资助金额:8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