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是目前临床感染率和耐药率居高不下的院内感染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其感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其耐药情况也日趋恶劣。本研究分别从DNA、RNA和蛋白质水平对经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前后临床分离的同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适应性(包括毒力)的改变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在体外药敏试验中对抗生素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机制以及在体内环境下,抗生素的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适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同时探讨适应性基因在耐药基因产生和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这对于改进临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策略,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给我们的抗生素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将细菌的适应性基因或其产物作为新的药物靶点,从降低细菌适应性的角度控制和切断耐药基因的产生和传播,也为建立全新的抗菌治疗策略,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连作马铃薯根系分泌物鉴定及其对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作用
基于β-内酰胺酶和外膜蛋白探讨扶正透邪方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CRISPRs/Cas系统构建靶向oprM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及其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探讨
小分子信号物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影响
铜绿假单胞菌中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