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下游即四川盆地及长江中游地区的云表现出特殊的分布和演变特征,对区域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宇如聪等曾指出冬季层状云的形成与高原地表摩擦、气流绕流等造成的高原下游特殊的大气动力结构有关。观测表明,高原下游大气同样表现出全球独特的热力结构:对流层中层常现逆温,逆温出现频率和强度随西风风速、高原大气边界层风速呈较一致的季节和日变化,层状低云量则随逆温的增强而增多,云顶降低,对流云相反。高原下游对流层中层的逆温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云量的季节、日变化与大气动力、热力结构演变之间有何对应关系?区域气候模式大尺度云量计算方案中如何考虑高原的动、热力效应?本课题将利用新的细致的探空、云观测资料,采用数学统计、相关分析、资料诊断等方法揭示高原下游大气独特的热力结构,研究云量的季节、日变化与大气动力、热力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并以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评估、改进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大尺度云量参数化方案。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中尺度模式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在中国地区的验证和改进
雨滴谱谱形参数在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中的改进研究
干旱、半干旱区陆面参数方案改进及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
适用于区域气候模式的山地冰川参数化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