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大宗有机化工原料,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本项目拟在有机溶剂/离子液体/水三元复合电解液中,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用电化学催化还原的方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甲烷、甲醇等化学品,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研究工作拟解决两个关键问题:提高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的电流密度;提高阴极材料的电催化活性和长期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设计并合成功能化离子液体,制备有机溶剂/离子液体/水复合电解液,提高二氧化碳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由此提高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的电流密度;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和波谱分析方法,查找导致阴极材料电催化活性降低的原因,探索提高阴极材料电催化活性和长期稳定性的方法;研究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揭示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机理,搞清电极过程动力学特征。研究工作对于发展温室气体减排新理论、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化学品,减少化石燃料使用量,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技术途径。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二氧化碳在离子液体/有机溶剂/水电解液中的电还原研究,尝试用电化学方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甲醇、甲烷、乙烯、CO和草酸等化合物,以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具体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①合成了阳离子为1-丁基-3-甲基咪唑、N-甲基吡啶、四丁基高氯酸铵,阴离子为CF3SO3-、CF3COO -、(CF3SO2)2N -、HSO4- 的一系列离子液体,研究了离子液体的电导率、粘度、熔点、化学性质和溶解二氧化碳性能;②在碳酸丙烯酯、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乙睛、二甲亚砜等有机溶剂中,加入了上述离子液体,配制了有机电解液,研究了溶液的电化学窗口、溶解二氧化碳性能、离子导电率等物理化学性质;③在离子液体/有机溶剂/水电解液中,研究了二氧化碳在Pb、In、Sn、Cu、Au、Ag、Pt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分析了电流效率随时间变化规律,总结了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动力学特征;④分析了阴极材料电催化性能及影响因素,研究了副反应产物的生成机理及其对阴极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了阴极的电催化活性和长期稳定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成果:.①阐明了有机电解液的离子导电机理,揭示了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碳电还原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提出了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离子液体/水电解液中的电还原机理;.②提高了有机电解液的离子导电性能、降低了有机电解液的粘度,提升了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离子液体/水电解液中的溶解度,由此提高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电流密度; .③揭示了副反应产物的生成机理,分析了其对阴极材料电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解决了电极中毒问题;.④发表学术论文11篇,其中SCI检索4篇,EI检索2篇,核心5篇,另有3篇在投稿中;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另有2项在审理中;目前有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生5名,毕业2名。完成了项目预定目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发现:.在有机电解液中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甲酸、甲醇、甲烷、乙烯和草酸的效率很低,产物分离困难,短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应用。但是,将二氧化碳电还原为CO,虽然价值较低,但电流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且电极不中毒,因而极有可能发展成为能源环境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项新兴技术。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功能化离子液体中CO2的吸收活化和光电催化还原研究
离子液体在液流电池电解液中应用基础研究
有机溶剂中离子液体与环糊精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核壳结构M-Pt纳米微粒在含甲醇电解液中电催化氧还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