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株直缘乌头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362045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50.00
负责人:沈勇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徐俊驹,罗杰,艾洪莲,姜倪皓,陈茵,匡双便
关键词:
内生真菌作用机制化学成分直缘乌头抗乙肝活性
结项摘要

Hepatitis B virus ( HBV ) infection is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carrier and mortality.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find pharmaceutically active molecule on basis of microbial resources. This is the first to study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anti-HBV activity of endophytic fungi from Aconitum genus. Previous research showed that 19 endophytic fungi were isolated from Aconitum transsectum; chloroform part of 3 strains ( AT-1, AT-4 and AT-19 ) secondary metabolites displayed strong anti-HBV activity in vitro (AT-1: SIHBsAg=9.8, SIHBeAg=8.7; AT-4: SIHBsAg=12.3, SIHBeAg=8.4; AT-19: SIHBsAg=6.7, SIHBeAg=8.8); 3 active molecu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AT-1. This study will conduct research 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3 endophytic fungi, anti-HBV activity,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echanism. This will help to find active anti-HBV component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based on Microbial resources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携带者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微生物是寻找药物活性分子的重要途径,本课题首次对乌头属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HBV活性进行研究。前期研究表明: 从直缘乌头中分离得到19种内生真菌,其中3种菌(AT-1,AT-4和AT-19)次生代谢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BV活性(AT-1:SIHBsAg=9.8, SIHBeAg=8.7; AT-4:SIHBsAg=12.3, SIHBeAg=8.4; AT-19:SIHBsAg=6.7, SIHBeAg=8.8);从AT-1次生代谢产物中获得2个具有较强的抗HBV活性分子。本研究拟对上述3种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抗HBV活性、构效关系、作用机制等进行研究,为从微生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HBV活性成分提供化学物质基础。

项目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携带者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微生物是寻找药物活性分子的重要途径,本课题首次对乌头属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HBV活性进行研究。本研究从6种乌头属植物和3株内生真菌中分离鉴定189个化合物,其中3种内生真菌共分离鉴定了102个化合物,基本体现了3种真菌和6种乌头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谱。对三种菌株分离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AT-1菌株(Alternaria solani)中分离所得化合物porritoxin (9),4-methoxy- 5-methyl-6-(3-mehhylbut-2- enyloxy) isobenzofuran -1(3H)-one (13)和zinniol (14)具有体外抗HBV活性,对HBsAg和HBeAg的选择性指数SI分别为9 (SIHBsAg >18.2,SIHBeAg > 12.6),13 (SIHBsAg > 13.7, SIHBeAg >6.8),14 (SIHBsAg >9.2)。采用龙岩麻鸭动物模型,对菌株T-1菌株次生代谢产物porritoxin(9)的抗乙肝病毒的机制表明:化合物porritoxin (9)在100 mg/kg剂量下,给药5天和10天后可降低DHBV DNA,停药后5天DHBV DNA回升,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抑制DHBV DNA的作用。同时还对滇北乌头中的化合物进行了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筛选,化合物crassicaudine (5),yunaconitine (21),lipo-14-O-anisoyl-bikhaconine (13),14-O-acetyltalatisamine (8)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lipo-14-O- anisoylbikhaconine (13) 的体外抗炎活性最好;其余化合物具有有一定的体外抗炎活性。化合物lipoyunaconitine (23)和lipo-14-O - anisoyl-bikhaconine (13)对人肺癌细胞和宫颈癌细胞 两株肿瘤细胞(A549, Hela)均表现出一定的体外抗癌活性。本研究对6中乌头属植物和3种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抗HBV活性、作用机制及抗炎抗肿瘤活性等进行研究,为从微生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HBV、抗炎和抗肿瘤活性成分提供化学物质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5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沈勇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90608012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批准号:10774075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1274172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577179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10474046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801151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5.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50033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马铃薯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及活性评价

批准号:31560010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艾洪莲
学科分类:C0101
资助金额:4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TJ23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MRSA活性研究

批准号:3170029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卢圆圆
学科分类:C0209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批准号:2120207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武全香
学科分类:B01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豨莶草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批准号:3127039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汪建平
学科分类:C0209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