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处我国气候敏感带的青海湖流域布哈河和沙柳河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现代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两个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岩石类型的河流体系季节性硼含量及其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学和水文地质学等手段,获得半干旱区河流体系溶解态和悬浮物硼含量及其同位素的季节性物质来源的差异、迁移特性及同位素分馏机理,进而揭示自然背景条件下气候、岩性及河底沉积物对河流体系流域硼含量和硼同位素组成的制约关系,为半干旱区硼及其同位素特征示踪流域风化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自然界硼同位素组成变化达130‰,而且硼同位素分馏大多数发生在地表/近地表环境水-岩(土壤)作用过程中,因此硼同位素是示踪水-岩(土壤)作用过程,尤其是大陆表生地球化学过程非常有用的指标之一。按照本青年基金项目计划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并基于计划书中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项目课题组按时间顺序开展了研究区的数次野外考察、样品采集工作和室内资料收集、实验分析、数据处理及科研论文撰写等工作。在项目执行期的3年内(2012年—2014年),已基本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并达到预期的科学目标。.(1)针对静态多接收测定133Cs211BO2+和133Cs210BO2+的种种不足,对热电Triton仪器进行参数设计,使得该仪器在不采用“ZOOM”和降低电压的情况下,实现对133Cs210B16O2+(m/z 308)和133Cs211B16O2+(309)的静态双接收,为高精度,高效率测定低B含量的生物碳酸盐、岩石以及河流水体样品的硼同位素奠定基础。.(2)依托建立的硼同位素方法进行了青海湖流域代表性河流硼同位素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布哈河硼含量和硼同位素随季节变化的关系非常明显。同时春季硼含量和硼同位素值都较高,证实春季粉尘对河水化学组成的贡献。. 截止目前,课题组已发表与本基金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6篇。其中:国际SCI期刊论文4篇(美国Anal. Chem. 1篇,Chemical geology1篇,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1篇,中国分析化学1篇),EI期刊论文2篇(质谱学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参加获批一项国家标准。情见报告正文及附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植被碳汇空间格局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湖泊流域剥蚀-风化-沉积过程制约因素的地球化学示踪解译
澜沧江典型冰川河流域径流分割及其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的黄河源区水力联系变化研究
沉积物Li同位素示踪大陆风化的可靠性:中国东南典型小河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