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活史研究的中心是了解生活史特征在种间和种群间发生变异的机制,而解释鸟类生活史特征在种间和种群间变异的传统理论是基于生活史特征变异的纬度研究提出的,但传统理论不能完全解释不同海拔高度早成鸟的生活史特征变异机制。藏雪鸡是研究高海拔早成鸟进化生活史的好材料,但其生活史对策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异尚未有报道。本项目以青藏高原环境为背景,选取不同海拔高度的工作点,采用无线电遥测和标记等方法,对藏雪鸡不同种群的生活史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合种群统计学特征、环境因子及行为特征调查内容,揭示影响藏雪鸡不同生活史特征的高原环境因子,阐明不同海拔高度藏雪鸡种群间生活史特征变异的机制。本项目研究成果不仅可填补藏雪鸡进化生活史研究的空白,为该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在解释高海拔早成鸟进化生活史的理论上有所创新,在进化生物学和进化生态学领域具有科学理论意义。
2012年—2013年,在西藏自治区曲水县雄色寺研究点和青海省尖扎县洛哇村研究点对藏雪鸡生活史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藏雪鸡的性二态、藏雪鸡的身体状况对婚配的影响、藏雪鸡繁殖种群的性比、藏雪鸡的繁殖生态等。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藏雪鸡具有明显的性二态,雄性在体重、翅长、跗跖长、中趾长、爪长、嘴峰长、嘴裂长所有的身体量度上都显著大于雌性。获得配偶的雄性比未获得配偶的雄性距更长,翅也更长,其他量度上没有显著差别。获得配偶的雌性爪长显著短于未获得配偶的雌性爪长。.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藏雪鸡种群的有效性比偏雄,尽管与1:1的性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理种群,有效性比稳定在1.3-1.4间,表明藏雪鸡种群有效性比偏雄可能是真实的。. 综上,我们认为是偏雄的有效性比导致藏雪鸡较强的雄-雄竞争,那些距长和翅长较大的雄性在竞争中更容易获得配偶,正是在这种性选择压力作用下,藏雪鸡产生了明显的性二态。性选择可能是导致藏雪鸡性二态的主要原因。藏雪鸡种群偏雄的有效性比产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因为藏雪鸡种群是雌鸟向外扩散导致的雌鸟死亡率高于雄鸟所致。. 暖雏持续时间与雏鸟日龄无关(r=-0.150,n=81,P=0.181>0.05),暖雏持续时间与环境温度也无关(r=0.161,n=81,P=0.151>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控制雏鸟日龄情况下,暖雏持续时间与环境温度无关(r=0.1072,P=0.344>0.05);在控制环境温度情况下,暖雏持续时间与雏鸟日龄也无关(r=0.0898,P=0.428>0.05)。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鸡脂肪细胞因子NRG4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启动子分析
转轮虫(Rotaria rotatoria)生活史策略对温度和食物密度变化的响应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鸡Wnt5a基因慢病毒干扰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表达的胚胎干细胞系筛选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藏雪鸡地理种群羽色表型变异与适应进化的生态遗传学研究
喜马拉雅雪鸡隔离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种群遗传学特征研究
安多区藏蒙医学史研究
高寒环境下山噪鹛生活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