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内外首创的双低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为材料,采用自己推导的质量-数量育性性状遗传分析方法,对育性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双重不育系减数分裂期的染色体行为、不育机理、生理生化特性及生产利用价值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重不育系不育度较对照有显著改进并已达到生产要求;其不育由三对隐性不育基因所控制,胞质不育基因S1与核不育基因m1m2中的某一个之间可能存在连锁关系;恢复度和结实率符合加性-显性-双基因互作模型,其余育性性状的遗传较复杂;双重不育系中两套不育系统在特定时期存在生理上的互作现象。该项成果通过了省级成果鉴定,结论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双重不育系的组合已进入区域试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基于资本驱动的新型互联网营造系统初探
政策驱动下石羊河流域生态效应变化分析
外生环境因素对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
使用Kinect传感器的油菜叶片面积测量方法
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融合与遗传改良
油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材料的创建与鉴定
甘蓝型油菜nap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芝麻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及其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