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过继治疗在体内疗效欠佳的重要原因就是靶向募集到胶质瘤细胞部位的胶质瘤特异性CTL的数量有限,而且由于肿瘤免疫逃逸,到达肿瘤部位的CTL靶向性和生物活性受到较大抑制,难以高效地清除肿瘤细胞。因此,如何靶向募集足够量的胶质瘤特异性CTL到达胶质瘤细胞部位以及提高其在肿瘤局部靶向清除肿瘤细胞的生物活性是必须攻克的难关。我们的策略是建立人工抗原呈递细胞(aAPC)技术制备足量的胶质瘤特异性CTL,同时构建能够和胶质瘤细胞表面抗原EGFRvⅢ 结合的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IP10-scFv,让胶质瘤细胞靶向获得高浓度IP-10,利用IP-10对T细胞的定向趋化和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作用以及抗肿瘤作用,实现将过继的CTL细胞双重靶向富集至肿瘤细胞,并增强它们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目的。这必将大大提高CTL在体内攻击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有效性,为其将来临床应用迈出一大步。
我们按照标书计划顺利完成了研究内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成果归纳如下:1.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成功构建出新型细胞因子融合基因IP10-scFv, 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的T7启动子下游,经过原核表达,蛋白纯化与复性,得到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融合蛋白IP10-scFv;通过趋化试验和抗原抗体结合试验证明了新型细胞因子融合蛋白IP10-scFv具有IP10的趋化特性和抗EGFRvⅢ抗体的双重特性。2,通过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技术,成功制备出肿瘤特异性杀伤细胞CTL,经过靶向杀伤试验证明CTL只针对实验研究中的GL261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其它类型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不起作用。3,成功构建小鼠脑胶质瘤模型,通过颅内注射融合蛋白IP10-scFv和尾静脉过继CTL联合治疗,相比国内外使用IP-10和CTL,以及抗EGFRvⅢ单克隆抗体,在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荷留鼠生存时间有明显优势。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致敏树突状细胞联合过继T细胞对鼠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治疗性抗体纳米微囊构建及恶性脑胶质瘤靶向免疫治疗研究
单克隆抗体靶向自杀基因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新型双级脑靶向溶瘤腺病毒载体设计及其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