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华北地区9个重要煤田17个煤层的研究,表明煤层的全硫含量为0.31%~11.87%,主要由黄铁矿硫和有机硫构成。根据黄铁矿与有机显微组分的共生关系并结合硫同位素分析,确定出九类黄铁矿以及它们的形成世代。硫的聚集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大多数有机硫的聚集滞后于黄铁矿硫。就同一煤层而言,不同显微组分具有不同的有机硫含量。在壳质组中,小孢子体的有机硫含量高于大孢子体。随着凝胶化指数的增大,煤中硫含量增加。成煤植物类型对硫的聚集影响不大。随煤灰分增高和地下水影响指数的增大,煤中硫含量降低。利用TG/FT-IR技术进行了热解实验,分析了煤中不同形态硫在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机制,标定了SO2、cos和H2S在不同温度段的释放速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晚古生代高有机硫煤中硫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及赋存状态
华北板块晚古生代成煤古气候研究
中国晚古生代煤的植物残体及显微煤岩组分的成因
南华北晚古生代泥炭物质的异地聚集及其成因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