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触发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形成的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0601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冯俊乔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翟方国,胡石建,李强
关键词:
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热带印度洋偶极子数值模拟
结项摘要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是热带印度洋最重要、突出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其变化不仅调节局地天气和气候,也对亚洲季风或ENSO等具有重要影响。ENSO和印度洋内部自身海气耦合过程能够分别独立激发IOD。作为印度洋内部海表面温度异常主模态的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SIOD)的变异对触发IOD至关重要。本项目拟通过分析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研究SIOD东、西极子海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及其和IOD东、西极子海表面温度变化的相互关系,揭示SIOD通过大气环流激发IOD的物理过程,阐明SIOD西极子这一关键海区的海表面温度异常演变机制及其在SIOD激发IOD形成中的作用,为改进IOD、ENSO和季风预报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项目摘要

围绕着项目目标,研究了印度洋海气变量特征,获得如下成果:(1)指出作为南印度洋主要海气耦合特征的副热带偶极子受南极涛动的强迫,提供了高纬度影响中纬度海气系统的观测证据及可能机制;(2)揭示了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通过马斯克林高压驱动热带印度洋偶极子的机制,阐明副热带-热带相互作用的一种物理过程;(3)阐释了南印度洋副热带偶极子通过Hadley环流影响中国春季东部降水的物理过程,揭示南、北半球间海气相互作用的建立联系的一种途径及其机理。完成任务书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预计研究目标。发表SCI论文5篇,超过任务书原定2-3篇的论文指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09.026
发表时间:2020
2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3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19.016
发表时间:2020
4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悬挂位置的数值模拟

DOI:
发表时间:2018
5

一种加权距离连续K中心选址问题求解方法

一种加权距离连续K中心选址问题求解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20

冯俊乔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南印度洋偶极子及其与ENSO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批准号:4130601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严厉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影响研究

批准号:41505064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袁潮霞
学科分类:D05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印度洋偶极子激发机制的研究

批准号:40776015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王法明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4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赤道印度洋盐度变化对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影响

批准号:41706008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李俊德
学科分类:D060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