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是黄、淮、海三大水系河道的冲积物堆积而成的。历史上多次决口、改道和泛滥致使平原地面不平。地形地貌条件控制着地下水位埋深。通常岗地缺水易旱,尘地积水易涝。依据地貌特征选择封丘县为典型区。气候因素是各种自然灾害形成的基本控制因素,就封丘县一个小范围来说,各种自然灾害在地区上的分布决定于地貌形态和其组成物质。从地表组成物质的物理性质着手,讨论地下水垂向循环运动模式,并给合封丘县的地形地貌、饱气带的岩性、地下水位埋深以及主要农作物根系吸水深度,确定地下水位埋深“适宜区”为2至4米,小于2米易涝,大于4米易旱。由它来判断区域旱涝灾情严重程度,并用ILWIS建库,在GIS支持下,获得封丘县旱涝灾情分布概图。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天津市农民工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宽弦高速跨音风扇颤振特性研究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研究——以镇巴县幅为例
黄淮海平原农区空心村演化机理——基于农户行为视角
苏北平原全新世地貌与沉积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未来农业地表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冬小麦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