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以三江平原湿地优势植被- - 小叶章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控制实验,研究小叶章群落结构与功能对不同N沉降水平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机制,从植被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揭示三江平原湿地对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的响应范式,为湿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生态适应提供一定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不同强度氮沉降和CO2升高条件下,群落优势植物遗传结构(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基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等)、形态结构(叶片、气孔、叶绿体和淀粉粒、基粒和基质类囊体膜特征等)、构件形态性状(株高、基茎、叶长、叶宽、节间长、节间数、侧叶数、叶片数等)等结构特征的变化;植物功能群组成、数量特征、多样性及功能群谱特征的变化;群落数量特征、多样性特征(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结构特征变化;群落初级生产力、水利用效率、温室气体(CO2、CH4、NO2)排放、物候期等群落功能特性变化规律。
全球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氮沉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项目以三江平原湿地优势植被-小叶章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控制实验,研究小叶章群落结构与功能对不同N沉降水平(0,4,和8g N m-2a-1)和CO2浓度升高(550ppm和700ppm)的响应机制。为预测全球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4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B)达到66.7%,Shannon信息指数为0.3269。SSR分子标价方法揭示该物种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Nei’s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小叶章的变异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主要是存在于种群间。.2、在不同氮处理下,CO2升高促进了小叶章高度、基茎、叶长、叶宽、节间长5个结构性状的生长。其中高度和叶宽对高氮处理较敏感,基茎、叶长、节间长对高氮和低氮处理差异不明显。.3、CO2浓度升高降低表皮细胞密度、气孔密度、中脉厚度、叶片总厚度、叶肉组织厚度,增加叶绿体数、叶绿体中嗜锇颗粒数目、叶绿体中淀粉粒,施氮起到促进作用,二者互作降低表皮细胞密度、叶绿体数、叶绿体中嗜锇颗粒数目、叶绿体中淀粉粒。.4、CO2浓度升高增加地下芽植物多度、盖度、高度、生物量,降低丰富度,施氮降低多度、盖度;CO2浓度升高增加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多度、盖度、高度。.5、CO2浓度升高增加群落高度、盖度、密度、Simpson指数,降低SDR、Shannon-Wienner指数、Pielou指数和Cody指数,施氮降低群落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增加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Cody指数,二者互作增加群落高度、盖度、密度、Simpson指数,降低SDR、Shannon-Wienner指数、Pielou指数和Cody指数。.6、CO2浓度升高、施氮及其二者互作增加了群落生物量。CO2浓度升高和施氮增加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施氮增加生态系统水分蒸发蒸腾损失量;CO2浓度升高增加了CO2、CH4排放通量,降低N2O排放通量,施氮增加CO2、CH4、N2O排放通量;CO2浓度升高延长了小叶章的抽穗时间,提前开花期和腊熟期,对返青期无影响,延迟枯萎期,施氮延迟抽穗期腊熟期、枯萎期、提前了开花期,对返青期无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三江湿地小叶章群落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对氮沉降和CO2升高的响应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凋落物调节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功能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三江平原小叶章光合碳代谢特性对模拟全球CO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的响应研究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模拟氮沉降和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及其与叶生物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