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橄榄岩包体和超高压变质带的超镁铁岩两种不同的构造环境中发生的上地幔富有铝矿物尖晶石与石榴石和辉石与石榴之间相转变的岩石相学、矿物化学、平衡温压条件和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结果,以及由底侵作用形成的镁质捕掳体麻粒岩的研究结果,指出中国东部大陆上地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转达变深度限于55公里-70公里,辉石向向石榴石的转变深度大于120公里。中国东部大陆下地壳-上地幔的石结构分层的一般模型(从上到下):基性麻粒岩(33-40公里)→尖晶石二辉橄榄岩(35-70)公里→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55-70公里)→富铝石榴石二辉橄榄岩(70-120公里)→贫铝石榴石二辉橄榄岩(>120公里)。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自流式空气除尘系统管道中过饱和度分布特征
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光动力疗法中的研究进展
地幔富硅熔体及其在中国东部岩石圈演化中的意义
下地幔富铝相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中国东部地幔上部电性结构研究及其动力学意义
中国东部上地幔石榴石次变边:地幔高温热事件及其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