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区商周时期古代人群遗传结构的重建以及汉族起源的初步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20093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赵永斌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2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3-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高诗珠,于长春,孙文怡,翟鹤书
关键词:
殷墟中小墓地中原地区古DNA汉族起源横北村墓地
结项摘要

Han Chinese is the largest single ethnic group in China and in the world. It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interest among scientists regarding where it originated and how it developed.It has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Hauxia group in the central plain integrated gradually with neighboring populations and developed into a large population known as Han Chinese. However, where the ancestor of Huaxia group originated and flowed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The ancient people in the central plain during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formed the Huaxia group, and these populations are thu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genetic studies of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Han Chinese. In this study, ancient people from Yinxu site and Hengbei site,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lain, will be analyzed in maternal and paternal lineage. Using genetic data in this study together with that of other people, we attempt t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an Chinese.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其起源与发展历程一直倍受关注。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历经人群融合而成汉族这一发展主线基本没有异议,然而华夏族组成成分夏人、商人和周人的源流问题却存在争议。夏人、商人、周人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以这一地区的古代人群为对象进行遗传学研究是解决汉族起源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本项目拟对河南安阳殷墟中小墓地和山西横北村墓地的古代人类遗骸进行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研究,从母系和父系两方面揭示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探讨中原地区古代人群在汉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结合已经公布的其他人群的遗传数据,进一步分析华夏族和汉族与周边人群的融合过程。

项目摘要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其起源与发展历程一直倍受关注。目前学术界对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历经人群融合而成汉族这一发展主线基本没有异议,然而对华夏族组成成分夏人、商人和周人的源流问题却存在争议。夏人、商人、周人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以这一地区的古代人群为对象进行遗传学研究是解决汉族起源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本项目从母系和父系两个方面对河南安阳殷墟中小墓地和山西横北村墓地的古代人类遗骸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同时,本课题组还尝试对横北村古代人群进行STR分析,并且采用四引物法对部分样本的单倍群进行鉴定。成功获得山西横北村古代人群64例线粒体DNA、27例 Y染色体SNP数据,获得河南安阳殷墟中小墓地36例线粒体DNA数据。分析表明河南安阳殷墟中小墓地和山西横北村墓地的古代人群都与现代北方汉族存在较近的遗传关系,与学术界普遍认同的汉族是由华夏族在中原地区发展而来的观点相吻合。进一步选取已经发表的古代人群DNA数据结合本项目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在所选的古代人群中同现代北方汉族遗传结构最为相似的是3000年前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横北村古代人群,而其他人群包括殷墟中小墓地古代人群相对于横北村古代人群来说,他们与现代汉族的遗传关系略远一些,由此我们初步得出如下汉族发展历程:远古时期,若干氏族部落相互融合,逐渐在中原地区形成华夏族,后者又不断与周边民族融合,至汉代形成以汉族为称谓的民族,此后又继续向外扩张并与周边民族融合,最终形成现代汉族。由于农耕文化远远先进于周边地区的游牧渔猎文化,华夏族及其后裔的人口数量远远多于其他人群,以后的民族融合中,汉族群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这使得其遗传结构基本保持稳定。本项目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详细阐明汉族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提供不可获缺的遗传数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An improved extraction method reveals varied DNA cont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hells of Pacific oysters

DOI:10.1051/alr/2019003
发表时间:2019
2

DNA storage: research landscape and future prospects

DNA storage: research landscape and future prospects

DOI:10.1093/nsr/nwaa007
发表时间:2020
3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古戏台传音的秘密

DOI:
发表时间:2021
4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近水平层状坝基岩体渗透结构及其工程意义

DOI: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2105024
发表时间:2022
5

强震作用下铁路隧道横通道交叉结构抗震措施研究

强震作用下铁路隧道横通道交叉结构抗震措施研究

DOI:10.3969/j.issn.1000-0844.2020.01.182
发表时间:2020

赵永斌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新疆东部青铜-早期铁器时期古代人群遗传多态性研究

批准号:31100897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高诗珠
学科分类:C0605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新疆小河墓地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及源流问题研究

批准号:30871349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崔银秋
学科分类:C0605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中国汉族人群个体身高特征的遗传学研究

批准号:81471828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叶健
学科分类:H2502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巴山松起源、遗传变异和适应性进化的初步研究

批准号:30500033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刘占林
学科分类:C0202
资助金额: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