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作为天然的古海平面记录仪,目前除了广泛应用于古海平面的重建中以外,在新构造运动研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珊瑚礁在揭示古气候、古海洋环境方面的应用研究比较多,并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涉及到新构造方面的研究仍比较少,研究水平依然落后。海南岛周缘岸礁发育,礁坪上出露的大型原生死亡滨珊瑚反映了过去曾出现相对高海平面,出露高度的差异也隐含着地壳差异升降信息。本项目通过对这些大型原生滨珊瑚的高程测量及年代学研究,结合前人已有成果,查清海南岛及邻近海岸全新世相对高海平面出现的情况,并通过对局部地区内相对海平面的时代和高度差异对比,探讨海南岛周缘海岸的构造差异升降运动。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南海北部的海平面变化研究或珊瑚礁在新构造运动研究中的应用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按照原研究计划和方案,对海南岛周缘出露的大型原生死亡滨珊瑚(微环礁)开展了高程及年代学的调查与研究,特别是在儋州火山海岸、昌江海尾和文昌泰山沿岸对微环礁的采样与测年,填补了这些岸段原生珊瑚礁年龄的空白。通过微环礁的高程及年龄对比,探讨了海南岛及邻近礁区全新世相对海平面的差异情况,揭示海南岛周缘的珊瑚礁发育区普遍存在中全新世相对高海平面,并揭示火山海岸微环礁记录的构造抬升信息,表明在“地壳稳定”的华南沿海,新构造运动在全新世海平面变化研究中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项目基本完成了课题设定的研究内容,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但项目负责人因中途休产假5个月而致使进度稍有落后。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篇(第一标注1篇,第二标注1篇),修改后发表的中文核心期刊1篇(第一标注),已完成中文稿件并将以第一标注发表SCI论文1篇,即标注本课题发表的论文将有4篇,其中3篇SCI,1篇中文核心期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基于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研究渭河-运城盆地主要断裂带的特征及应力场分布
海南岛珊瑚礁动物区系和群落变化趋势的研究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记录所反映的活动构造
藏南定日地区晚白垩世海平面快速升降与古气候意义
雷州半岛珊瑚礁记录的全新世11个暖时段年代季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