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NaYF4:Yb3+, Er3+/Tm3+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其独特的上转换发光性质使其在生物标记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通过双亲性的嵌段共聚物对该稀土氟化物发光纳米晶表面修饰,有利于提高纳米晶的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及引入功能基团,提高其多功能化水平。本项目将深入研究一种集肿瘤主动靶向、示踪成像、治疗为一体的多功能稀土氟化物/高分子复合纳米药物载体。利用生物可降解功能化聚碳酸酯类双亲性嵌段共聚物链上的功能基团将抗癌药物分子(兼普通荧光标记物)、肿瘤特异性靶向分子共价键合到聚合物链上;通过自组装实现生物功能化的嵌段共聚物对稀土氟化物纳米晶的修饰,构建双通道荧光成像联合应用,更为客观地研究和阐述该载体在体外/体内的传递途径及主动靶向抗肿瘤活性。此种类型聚合物/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复合材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所以本项目研究具有较强的原始创新性。
本项目围绕多功能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药物传递、生物成像研究为主题,制备了多种稀土纳米复合体系(如稀土/双亲性高分子纳米胶束体系、稀土/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纤维,稀土/智能水凝胶体系等),并且系统深入的开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如抗肿瘤的药物的靶向传递、智能控释、治疗;肿瘤组织的多模式成像、诊断及检测)。沿着“材料合成” → “材料的表面修饰” → “材料的性质与应用”的研究思路,取得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创新性研究成果。项目执行期间相关工作在J. Am. Chem. Soc., Adv. Mater.,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 Biomaterials, Langmuir, Nanoscale, J. Mater. Chem., Dalton Trans., Adv. Healthcare Mater., Biomater. Sci.等著名国际杂志发表论文 22 篇。其中,影响因子IF 〉 10 论文 5 篇,IF 〉 3的论文 10 余篇;多篇论文被选为“Cover paper” (Adv. Funct. Mater., 2013, 23, 4067; Adv. Healthcare Mater., 2013, 2, 562)、“Inside Cover paper” (Adv. Funct. Mater., 2012,22, 2713)、“Hot article”(Dalton Trans., 2011, 40, 1873)等。 所发表的论文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较大反响,到目前为止累计被引用 500 余次,其中被他人引用 400 余次,单篇最高他引 100 次(ACS Nano, 2012, 6, 3327)。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14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及2014年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5)。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参加国内/国际相关会议3次。综上,该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完成了预期的各项指标,部分相关成果预期将会逐渐产出及补充。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纳米磷酸钙/嵌段共聚物复合药物载体的制备、结构调控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多功能稀土上转换纳米晶/铂(IV)纳米药物载体的研制及生物医学应用
pH逐级响应型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评估
用RAFT制备的多功能合一型嵌段共聚物及其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