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OS/PFOA所造成的全球性生态系统污染已成事实,并成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又一个新热点。目前关于它们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其污染来源、环境行为、分析方法等进行,对水生生物尤其是斑马鱼的影响报道较少。斑马鱼被国内外公认为是一种用来开展生态毒理学研究和环境有毒化合物筛选的理想模式动物。本文以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环境污染现状,选择PFOS/PFOA作为模式化合物,利用SOD酶活力、MDA含量、Hsp70、CYP1A基因表达等多种生物标志物,研究化合物对斑马鱼早期生命发育的毒性效应。利用斑马鱼表达谱芯片技术,分析PFOS/PFOA作用后斑马鱼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其作用的靶点基因,探索其毒理机制。通过该研究,将为揭示PFOS/PFOA对斑马鱼早期生命发育的毒性效应和潜在的致毒机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资料。
以PFOS/PFOA为代表的全氟化合物(PFCs)作为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成为国际上环境科学和毒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目前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报道较少,对于其毒理效应及机制缺乏深入的认识。本项目以模式生物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发育毒性、SOD酶活力、MDA含量、Hsp70、CYP1A、AhR基因表达等多种指标和生物标志物,研究化合物对斑马鱼早期生命发育的毒性及氧化应激效应。当斑马鱼胚胎受到PFOS或PFOA刺激时,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SOD受到诱导,体内MDA含量上升,CAT、Hsp70、CYP1A、AhR水平发生变化。进一步利用表达谱芯片技术,从整体基因表达水平筛选出多个显著变化的基因(p<0.025)。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涉及脂肪酸转运和代谢、抗氧化、信号传导、转录调节、细胞因子及受体相关基因等。进一步研究了PPARs、ACOX、p53、apoptosis-inducing factor (AIF)、c-Jun NH (2)-terminal kinase (JNK)、Bcl-2、Bax、caspase-3等表达情况,对氧化损伤机制进行了探索并推测了相关作用通路。该工作为揭示PFCs对斑马鱼早期生命发育的毒性效应和氧化应激损伤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与管理提供了资料。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阐明全氟化合物的作用方式提供了基础、标志物和敏感指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IVF胚停患者绒毛染色体及相关免疫指标分析
做客肿瘤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 不在其位,也谋其政
小分子伴侣对淀粉样蛋白β聚集抑制作用研究
铅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FGFs时空表达的影响及毒性作用
对斑马鱼Lbx1基因调控胚胎发育信号通路的研究
RNA结构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
典型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的联合胚胎发育毒性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