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卤化硝基甲烷(halonitromethanes, HNMs)因其高遗传毒性而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对其形成的关键因子及调控对策均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认识。本研究拟以浙江省境内及附近代表性的饮用水源(河流、湖泊、水库)为例进行研究,以氯、氯胺及其与臭氧联用技术为消毒手段,分析不同来源DOM(土壤、藻及废水来源)及DOM的不同组分(代表性天然有机物成分、代表性人工微污染物)形成HNMs的活性,识别出HNMs前驱物的主要来源、关键结构特征;并通过XAD树脂分级技术得出水源水DOM中关键HNMs前驱物的亲疏水特性;最后利用水源水在不同水质因子及消毒条件下HNMs的形成特征,确定影响HNMs形成的关键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这些工作将极大地促进对HNMs形成中各种关键因子的识别,从而为有效调控HNMs形成提供理论基础。这对提高我国的饮用水安全性,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借鉴价值。
本项目主要围绕饮用水消毒副产物HNMs形成的关键因子、回归模型、前驱物的来源、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优化了液液萃取HNMs的条件:45mL水样,Na2SO4 = 6 g, CuSO4=1.0 g, pH=3.5-5, 震摇次数 =120-180。2)建立了水源水HNMs形成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其中氯、氯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而臭氧+氯、臭氧+氯胺消毒模型预测效果一般。氯(包括臭氧+氯)消毒中,溴离子和有机氮是HNMs形成最重要的因子;而氯胺(包括臭氧+氯胺)消毒中,亚硝氮、溴离子是HNMs形成的关键因子。3)相比陆生高等植物来源有机物,藻胞外有机物是形成HNMs的强有力的前驱物;而在真实环境中(如太湖、钱塘江),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周边土壤及底泥有机物均是HNMs有效的前驱物。4)无论是陆生来源有机物还是藻来源有机物,其亲水部分及疏水碱性部分是HNMs强有效的前驱物。5)在氯消毒中,陆生高等植物来源有机物较藻来源有机物更容易与亚硝氮反应形成HNMs的前驱物;从微观角度看,含芳香性的有机物较链状有机物更容易与亚硝氮反应形成HNMs的前驱物;而在芳香性有机物中,苯环上含有供电子基团的更容易与亚硝氮反应形成HNMs的前驱物。上述研究结果较大程度得提高了对HNMs形成规律的认知,为有效调控饮用水消毒中HNMs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当归红芪超滤物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炎症因子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基于概率-区间混合模型的汽车乘员约束系统可靠性优化设计
面向园区能源互联网的多元负荷特性及其调控潜力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型亚硝胺类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形成机制及控制技术原理
卤代多环芳烃在饮用水消毒过程中的形成机制研究
饮用水中硫醚类致嗅物质的分布、形成机制与控制原理研究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环境暴露与男性生殖健康损害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