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临床医疗和研究的记录载体,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和知识。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 广泛应用的时代,海量的临床数据持续产生,但如何有机地利用和挖掘出有用的知识?临床医疗数据特征是参照HL7编码,语义多样,量大,中医学又因其复杂干预、个体化诊疗,数据更复杂、多样。数据的研究利用须语义标准化、结构化、编码统一。在此过程中,本研究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是临床数据和科研数据的标准不统一,语义多样,数据量大、复杂,利用须经过模型转换。本研究拟在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理念下,采用条件随机场(CRFs)、动态贝叶斯网络(DBN)、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生物医学研究整合域组(BRIDG)等方法,探索临床数据直接利用的原理,并建立数据转换模型,克服制约临床数据直接利用的瓶颈。该研究取得的成果将实现临床数据直接利用,从海量的临床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知识和信息,拓宽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建立基于临床电子病历数据的临床科研数据的提取方法,实现临床科研数据的直接生成,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研究研究的过程和内容分为以下5个部分:.1.通过分析现行的临床科研模式下,科研数据存在的现状,中医临床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科研模式对数据的要求,国内外临床数据应用的现状以及结构化电子病历数据利用前景,提出直接提取结构化临床电子病历数据,在融合HIS、LIS、PACS数据,实现科研数据直接生成。.2.临床研究要素是研究设计和数据获取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临床研究要素PICO的特点和作用,探讨了PICO对科研数据的要求,同时,参照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规范的对临床数据真实性和可溯源性要求的原则,建立了PICO和科研数据CRF要素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形成了临床研究的CRF要素模版。.3.基于结构化电子病历,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数据转换的方法,通过数据传递,把电子病历数据存为XML形式,通过二次解析,提取为二维码数据形式,生成CRF数据,在数据生成过程中,通过设置访视提醒,实现了研究数据的同步生成。同时,通过建立PACS、LIS、HIS系统接口规则,实现HIS、LIS、PACS系统数据直接提取利用,在数据直接利用同时,通过提取标准值,实现了不同检测数据结果之间的融合。最后,通过数据汇总和患者关键信息的隐匿,实现了患者隐私保护,最终实现了在临床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的科研数据的直接生成。.4.应用生成的CRF数据提取方法,选择HIV和COPD两个重点病种临床研究为测试目标,通过医疗现场的系统测试,该方法生成的数据科研数据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科研数据基于临床实际数据的直接生成。.5.通过建立科研数据获取前的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数据转换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数据生成后的质量控制措施,建立临床数据直接利用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本研究实现了基于临床电子病历数据的科研数据的转换,达到了LIS、HIS、PACS系统数据为基础的其他类型数据的汇总和利用,最终形成了临床实际数据直接生成科研数据的技术和方法。.结论:本研究实现了基于临床数据的科研数据的直接生成,提高了临床科研数据的真实性和研究效率,解决了大数据时代医疗数据之间的“孤岛”问题,实现不同数据之间的融合,提高了临床数据利用效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中医临床科研方法(DME)理论与试验研究
基于穴位皮区模型和体表空间分析的中医皮肤科临床数据挖掘探索性研究
临床诊断数据评价的多变量ROC统计模型
整合高维基因数据和临床特征的生存预后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