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系育种是指应用具有某种(些)经济性状的"专门化"品系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配套组合的一种育种方式。配套系育种作为一种新型的育种方式,目前在鱼类上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影响鱼类配套系育种主要有两个基础性问题:一是配套系的遗传纯度问题,二是配套系之间的配合力问题。本申请项目针对这两个基础性问题,以闭锁群继代选育的瓯江彩鲤5个配套系(F4)为研究材料,应用析因交配设计(NC design Ⅱ)与双列杂交设计(Diallel cross)相结合的遗传交配设计体系,研究配套组合的生长和形态性状的遗传效应、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配套系的遗传纯度,评估遗传纯度对配套组合性状表型值的贡献效应,分析遗传纯度与配合力的相互关系,了解配套系的遗传纯度和配合力在鱼类配套系育种中的意义。其目的是为开展鱼类配套系育种提供相关分子数量遗传学依据。
项目针对鱼类配套系育种中的遗传纯度和配合力这两个基础性问题,以瓯江彩鲤5个配套选育系(F4)为研究材料,通过析因交配设计与双列杂交设计相结合的遗传交配设计体系,研究了25个配套组合子一代(F1)生长和形态性状的遗传效应、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杂交优势与遗传相关、生长发育动态与发育数量遗传学规律;应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微卫星DNA标记分析了配套选育系亲本的遗传纯度,评估了遗传纯度对配套组合生长性状表型值、杂交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不同配套组合之间的生长差异较大,正反交差异也很明显,体重、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五个生长性状均表现出很高程度的特殊配合力(占表型变异的72℅以上),但一般配合力很低,表明瓯江彩鲤各配套选育系之间较容易获得杂交优势。(2)杂交优势分析发现:全红×大花,大花×粉花、大花×粉玉、粉玉×粉花四个组合表现出了显著的杂交优势,可作为优势组合在生产上应用;各生长性状间存在显著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体重、全长、体长三个生长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的显性相关。(3)进一步通过父、母本效应的遗传分析发现:大花做亲本时均可获得较好的杂交优势,筛选出的最佳配套组合为粉玉♀×粉花♂,其次是大花♀×粉玉♂和大花♀×粉花♂,该结果为配套系苗种的商业化生产指明了方向。(4)生长性状的遗传动态分析表明:在自然环境下瓯江彩鲤的生长呈“S”型曲线,6—10月是生长旺季,但每个月份的加性效应基因均有表达;同时大花和粉花两种体色瓯江彩鲤从一龄阶段起就表现出生长优势,而粉玉体色生长速度最慢。(5)繁殖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不同组合间的繁殖性状存在较大差异,但以麻花作母本的配套组合的平均雌鱼性腺指数和孵化率最高,以全红作母本的配套组合的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最高,以粉花作母本的配套组合的所有繁殖性状参数均较差。(6)三种类型的微卫星标记(nSSR、EST-SSR、QTL-SSR)分析配套亲本的遗传纯度发现,不同配套选育系间的平均等位基因丰富度(AR)、观察杂合度(HO)和近交系数(FIS)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应用EST-SSR标记与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能较好地反映亲本遗传纯度与子代杂交优势的相互关系。(7)项目已发表论文3篇、撰稿中4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和国家水产新品种1个,培养硕士生5名。研究结果为鱼类配套系育种提供了相关分子数量遗传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
以汽车为例的CPS若干问题研究
鱼类基因原位修饰育种的基础研究
幼体扩散对海洋鱼类谱系地理格局的影响—以棱梭为例
利用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鱼类入侵机制:以豹纹脂身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