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调节系统异常及其在近视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70869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7.00
负责人:吕帆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温州医科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陶爱珠,袁一民,朱德喜,毛欣杰,陈峰,李明,陈绮,邵一磊,保金华
关键词:
眼球光学像质晶状体形态调节
结项摘要

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近视眼的调节存在功能性问题,如调节紧张、滞后等是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因尚未发现调节功能缺陷的具体环节和机制,无法确定其与近视的因果关系,以致临床近视干预措施尚无确切的机制依据。鉴于此,本课题提出假设:近视眼易进展者存在调节系统的异常,这是由于人眼在接受中枢神经的近距离工作指令时,眼球晶状体等屈光界面和光学入瞳(瞳孔)发生了异常形态改变,导致了调节反应量的异常,并且直接改变了视网膜的光学像质,而后由于局部和中枢的调控,成为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建立调节系统综合检测的创新技术平台,从形态学(眼屈光界面的形态)、功能学(调节功能反应)、和光学(视网膜光学像质)三个环节完整地研究近视眼的调节系统,确定调节系统发生异常的关键环节;探索各环节与近视进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索临床近视干预措施作用于调节系统的靶环节以及干预效应发生的具体表达,明确干预的机制。

项目摘要

近视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提前,是重大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环境因素是导致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近距离工作负荷。大量研究表明,近距离工作负荷与近视的发生关系密切,近视眼的调节系统存在异常。但迄今尚未发现调节功能缺陷的具体环节和机制,无法确定其与近视的因果关系,以致临床近视干预措施尚无确切的机制依据。.本课题围绕“近视—调节”的核心,依托眼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创新,从形态学(眼屈光界面的形态)、功能学(调节功能反应)、和光学(视网膜光学像质)三个环节完整地研究近视眼的调节系统,取得重要研究成果:(1)技术创新:基于超长扫描深度OCT的人眼高分辨成像技术,创新性地自主研发搭建人眼调节系统综合检测平台,实时动态获取眼形态、光学像质和功能变化,表明我们在国际上该领域具有较显著的技术优势。(2)理论创新:首次提出人眼光学系统可能存在一个自动调控机制。光学像质作为调控的起点和终点,手段是屈光介质的形变。我们通过一系列前瞻性的临床干预研究进行了初步验证: (a)近视受试者分别给予角膜塑形术、RGP镜、渐变多焦点镜等干预措施,并以框架眼镜作为对照,筛选出角膜塑形术作为有效的近视干预措施。(b)研究受试者在角膜塑形术前后的调节功能、全眼及角膜像差和形态表达,发现角膜塑形术干预后调节幅度增加,调节峰速度加快,时间常数缩短;这与术后角膜和全眼像差的改变显著相关。(c)研究RGP配戴后人眼像差和调节功能的表达,从反面验证了像质与形态的调控机理。.综上所述,人眼屈光介质的形态和基线状态眼光学像质将对调节功能造成显著影响;调节功能可能是有效的临床近视干预措施的靶环节,即若临床干预措施能够改善近视眼异常的调节功能、提高光学像质,将有助于近视的有效延缓,这为临床近视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有直接指导意义。另外我们注意到不同个体的屈光介质形态、基线状态的光学像质、及两者在干预后的改变都存在较大差异,提示临床上应采取个体化的近视干预策略。研究成果多次在眼科领域的权威SCI杂志《IOVS》、《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发表论文;项目负责人多次应邀在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和国际近视研究的最权威会议做专题讲座。研发的技术平台和方法已申请发明专利5项,其中3项已授权。培养了3名博士生和2名硕士生。本课题研究成果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申报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

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52
发表时间:2019
3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DOI:10.3788/AOS202040.2212001
发表时间:2020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DOI:10.16016/j.1000-5404.201907063
发表时间:2019
5

考虑固化剂掺量影响的镁质水泥固化土非线性本构模型

考虑固化剂掺量影响的镁质水泥固化土非线性本构模型

DOI:10.16285/j.rsm.2019.1499
发表时间:2020

吕帆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672288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471857
批准年份:2004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140016
批准年份:2001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批准号:81570880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HSP47在近视眼巩膜重塑中的作用与机制

批准号:8166016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太祥
学科分类:H1306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病理性近视眼、单纯性近视眼及抗近视眼家系相关基因的定位研究

批准号:30471861
批准年份:2004
负责人:万修华
学科分类:H13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长波长红光诱导近视眼的作用机制

批准号:30530770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褚仁远
学科分类:H1306
资助金额:125.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4

腺苷受体对近视眼巩膜重塑作用及其靶向干预研究

批准号:8110069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崔冬梅
学科分类:H1306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