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逃逸对严重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的再损伤作用及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7178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8.00
负责人:李晓鲁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雅萍,赵云,陈建,陈渝,马思远,张帅
关键词:
肠上皮细胞密度感应系统烧伤绿脓杆菌
结项摘要

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的损伤机制目前公认的是缺血缺氧性损伤。烧伤后细菌移位造成肠源性感染是烧伤后脓毒血症的重要致病原因。绿脓杆菌表面新型膜受体(OprF)的发现证明这种机会致病菌可以感知宿主免疫功能的变化,逃逸宿主免疫识别。而目前有研究提示绿脓杆菌密度感应系统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改变细胞连接和相应蛋白表达,损伤细胞功能。我们在前期试验研究中发现绿脓杆菌可通过密度感应系统感知严重烧伤后小鼠免疫功能变化,逃逸免疫识别。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在严重烧伤后,绿脓杆菌可通过密度感应系统逃逸宿主免疫识别,细菌毒力发生相应变化,在肠黏膜表面除了被动地从肠上皮细胞间隙侵入人体循环外,还可以直接攻击肠上皮细胞,造成严重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继缺血缺氧损伤后的"再"损伤。该假说的验证可能为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损伤提供新机制,并为严重烧伤早期脏器损伤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项目摘要

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的损伤机制目前公认的是缺血缺氧性损伤。烧伤后细菌移位造成肠源性感染是烧伤后脓毒血症的重要致病原因。绿脓杆菌表面新型膜受体(OprF)的发现证明这种机会致病菌可以感知宿主免疫功能的变化,逃逸宿主免疫识别。而目前有研究提示绿脓杆菌密度感应系统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肠上皮细胞,改变细胞连接和相应蛋白表达,损伤细胞功能。我们在前期试验研究中发现绿脓杆菌可通过密度感应系统感知严重烧伤后小鼠免疫功能变化,逃逸免疫识别。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在严重烧伤后,绿脓杆菌可通过密度感应系统逃逸宿主免疫识别,细菌毒力发生相应变化,在肠黏膜表面除了被动地从肠上皮细胞间隙侵入人体循环外,还可以直接攻击肠上皮细胞,造成严重烧伤后肠上皮细胞继缺血缺氧损伤后的“再”损伤。该假说的验证可能为严重烧伤早期肠黏膜损伤提供新机制,并为严重烧伤早期脏器损伤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发现密度感应系统单缺失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和野生型菌株可以减弱小肠上皮细胞活力,破坏其屏障结构并促进其凋亡;密度感应系统双缺失菌株对小肠上皮细胞无明显的破坏作用。密度感应系统健全的菌株对小肠上皮细胞(HR组别)通过Toll/P38受体途径进行二次损伤,而密度感应系统双缺失菌株对小肠上皮损伤不通过Toll/P38受体途径。其具体表现为细菌体外生物膜形成水平降低;毒力分子的定植能力减弱。对小肠上皮细胞的活力的影响表现为:密度感应系统双缺失菌株不明显影响细胞的活力和凋亡的促进,而野生型和单缺失菌株使细胞活力减弱,促进凋亡。对肠上皮的屏障结构影响表现为:密度感应系统双缺失菌株对细胞屏障的破坏作用比较微弱,而 野生型和单缺失菌株对ZO-1蛋白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DOI: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4030
发表时间:2019
4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5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丙戊酸保护严重烧伤后肠屏障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批准号:81301607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罗红敏
学科分类:H16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基于密度感应系统探讨绿脓杆菌逃避严重烧伤后树突状细胞识别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批准号:30600648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李晓鲁
学科分类:H17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热休克蛋白对烧伤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批准号:39300053
批准年份:1993
负责人:邓恭华
学科分类:H0109
资助金额:5.5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烧伤后绿脓杆菌感染的微生态学研究

批准号:38970054
批准年份:1989
负责人:徐启旺
学科分类:C0108
资助金额:2.7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