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是国际技术竞争和产业竞争的焦点,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内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标准如何影响创新集群的成长及演化是一个亟待探索的重要理论命题;如何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壁垒,则是关系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政策命题。本项目从技术标准的微观视角出发,通过对武汉和深圳两地的光通信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以本土原创技术标准与外资企业主导技术标准的互动机制为横轴,以创新集群的成长和演化轨迹为纵轴,来立体剖析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创新集群的成长与演化机理,分析技术标准在创新集群中的独特作用,探讨技术标准对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企业史分析和扎根理论等科学研究方法,挖掘反映中国特色的概念与范畴,提炼新的理论主张,丰富和发展科技创新管理和产业集群理论。并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为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为基础的创新集群提供政策建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ICT产业的国际竞争从专利之争逐渐转变为标准之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不仅日益成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之间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的焦点,也成为新时期我国“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提出了从技术标准的视角来探讨我国创新集群的成长与演化机理的研究方案,分析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区别与联系,剖析技术标准在创新集群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探讨技术标准对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三个方面:(一)探讨了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对创新集群的成长路径所产生的异质性影响,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和上海张江高新区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战略定位、创新政策、空间布局、专利战略、标准政策和成长路径等方面的差别,发现创新型企业(innovative enterprises)、创业型人才(entrepreneurs)和开创型政府(creative government)是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培育高技术产业中的创新集群的三个相互联结的重要因素和成长路径,而三个要素在不同的地域背景下分别具有不同的内涵及表现,并受到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的影响。(二)“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是近年来ICT领域国际竞争的主要特征,其中“标准必要专利”(SEP,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已成为跨国公司实现技术领先和市场主导的新战略。研究发现:我国本土企业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进步较大,但是在标准必要专利方面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导致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受阻。以深圳光通信产业集群中的领先企业——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为例,本项目研究了基于FRAND(公平合理非歧视原则)下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费率定量评估模型,为中兴公司应对美国IDCC公司专利诉讼案提供专家报告的理论支持。(三)研究了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机制及其对区域创新集群的影响,依托于本项目和湖北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宣贯课题,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变被动应诉为主动防范的知识产权策略过程。在本项目资助下,发表中文期刊论文6篇,英文期刊论文2篇,会议论文5篇;主办国内学术会议1次,出版会议论文集1部;开发光通信产业技术标准数据库1套;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发生机理研究:基于动态演化视角
传统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演化路径研究
基于创新视角的研发产业集群研究
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虚拟集群形成与演进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