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成功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但也使我国面临着其他国家所未曾经历过的、更加严重的快速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中长期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本研究主要回答三个问题:(1)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和途径, 这些机制的影响程度如何;(2)中长期(2010-2050)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究竟有多大的影响;(3)哪些政策措施有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本课题拟首先对中国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的前景进行情景模拟,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微观角度应用经济计量方法测算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消费率、住房、养老等多方面的影响,然后构建一个详细刻画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包括多种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机制的CGE(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进而利用CGE模型对未来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可行政策的经济影响进行模拟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本项目对2010-2050年间中国的人口增长及年龄结构变化模拟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老龄化程度高、未富先老和快速老龄化的特征。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数据(CHIP)的大规模微观家庭收入和支出数据,我们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率的总体影响较小。其中农村居民的家庭储蓄率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而城镇家庭正好相反,因此老龄化本身可能不会像很多预测的那样使储蓄率大幅度降低。另外我们发现食品消费、交通和通讯费、教育支出和水电燃料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份额都随着老龄人口所占比重的上升而下降,但医疗费用所占的份额会显著增加。.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小。模拟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将使GDP增长速度下降0.1个百分点,“十三五”直到2030年都在0.35个百分点左右。从人均GDP水平看,到2030年由于人口老龄化将下降5.4%左右。人口老龄化将使第三产业比重在2020年以后提高0.15到0.19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小,这与一系列我国发展特征紧密相关。例如,中国老龄居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子女对老龄人的扶养程度较高,对老龄人的财政转移压力相对较小;居民储蓄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能提供较充足的储蓄支持投资增长等。. 基于本文研究结果及其他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我们认为首先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相关研究工作。从全球发展趋势看,人口老龄化的程度都在持续加深过程中。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尚没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其次,由于放宽人口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和调节产业结构作用微弱,因此我国的人口政策应主要依据社会生活等其他方面的需求考虑确定,不应该以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目标。. 尽管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小,但其他国家的经验显示,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体系的平稳运行、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及时完善养老金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老龄人的护理和服务体系亟需建立和完善。另外,还可以借鉴韩国经验,积极试点以房养老等各种有助于加强老龄人口服务的制度创新。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服务经济时代新动能将由技术和服务共同驱动
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10个资源型省份的经验证据
两种夜光数据测算社会经济指标能力对比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中国的人口、人口转变和经济增长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宏观经济的定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