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研究内蒙古高原各景观地理区域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地理分布、生境与植被、土壤、温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对苔藓植物盖度,生物量和吸水量随环境梯度变化作了数量分析,初步揭示了荒漠地区苔藓植物结皮层对固沙的重要作用,根据样方资料和野外考察结果,以种的生物量为指标。分别用组平均法和主分量分析法把内蒙古高原以苔藓植物为地被层和主要植被划分为16个生态类群指出26种苔藓植物对土壤PH和林型和指示作用根据60年代和80年代贺兰山和阴山地区苔藓植物地被层成分的比较,探讨了两个地区垂枝藓地被层消失的成因。并提出了内蒙古高原地区珍稀濒危苔藓植物的初步名录,研究结果表明湿度、光照和土壤PH是造成分异的主要原因。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F_q上一类周期为2p~2的四元广义分圆序列的线性复杂度
全国区域C4植物的地理分异规律及其适应性
POPs在多泥沙河流中分布和迁移规律的研究(黄河内蒙古段)
稻飞虱灾害区域分异规律
中国城镇书法景观的地理分异及地方感过程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