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以往的研究可以推断,内皮素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生发展中并非单独存在、独自作用,而是并存状态、协同作用,推测可能存在ET-1/AngⅡ共用双位点受体。本实验研究,分别在蛋白质水平和基因水平证实肝组织中存在ET-1/AngⅡ共用双位点受体;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动态观察ET-1/AngⅡ共用双位点受体mRNA表达水平与血浆中ET-1和AngⅡ水平、门静脉压力、肝组织Ⅰ、Ⅲ型胶原、TIMP-1、α-SMA和TGF-β1蛋白及其mRNA水平变化的相关性;观察联合应用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分别应用内皮素-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门静脉压力、肝组织Ⅰ、Ⅲ型胶原、TIMP-1、α-SMA和TGF-β1蛋白及其mRNA水平的影响。本课题的完成将进一步完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理论,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开辟新的途径。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1例脊肌萎缩症伴脊柱侧凸患儿后路脊柱矫形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莱州湾近岸海域中典型抗生素与抗性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内在相关性
黑河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水分来源
硫化氢在实验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作用
NETs调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栓的机制研究
EETs调控NOX-ROS-caveolin-1通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机制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肝脏a1肾上腺素受体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