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藻结皮对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80108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张珂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18
结题年份:2021
起止时间:2019-01-01 - 2021-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马闯,杜京京,张玉燕,扈斌,刘福勇,杨惠强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土壤酶荒漠藻结皮土壤化学计量胞外聚合物
结项摘要

Desert algae crus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of soil elements and its 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f fixed sand dun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excreted by algae crust is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carbon source in desert ecosystem. Soil microorganism and enzyme under algae crust are main driver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ycling of soil nutrient. In this project, we would conduct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control experiment for studying algae crust and soil under crust.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roject are: 1) to clarify the vari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algae crust (dominant species, biomass, and EPS), soil microorganism,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soil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toichiometry under different region, season, and climate chamber conditions; 2) to establish relationships among algae crust, soil microorganism, soil enzyme activity, and soil stoichiometry characteristics; 3) to reveal the inherent influence mechanism of desert algae crust on soil stoichiometry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contribution of desert algae crust on soil carbon and nutrient cycling and for scientific managing of desert ecosystem.

荒漠藻结皮的形成是流动沙丘被固定的主要标志,并对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荒漠藻结皮分泌的胞外聚合物被认为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碳(C)源;藻结皮下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是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的重要驱动者。本项目拟以荒漠藻结皮及结皮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实验,阐明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及不同水热因子控制下,藻结皮(优势物种组成、生物量和胞外聚合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建立藻结皮―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模型;揭示藻结皮对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内在机制。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深入认识藻结皮对荒漠地区土壤C和养分循环的贡献及荒漠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项目摘要

荒漠藻结皮的形成是流动沙丘被固定的主要标志,并对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显著的影响。其中,荒漠藻结皮分泌的胞外聚合物被认为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碳C源。目前,针对藻结皮胞外聚合物在荒漠生态系统中作用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对流沙固定、土壤形成、水分特征等方面,而藻结皮胞外聚合物与土壤碳和养分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野外、室内实验,发现(1)在区域水平上,随叶绿素a含量的增加,藻结皮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年均温度的升高,藻结皮分泌的胞外多糖和蛋白质均显著降低;胞外多糖是影响土壤表层(0-2 cm)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的关键因子之一;(2)沿着藻结皮、地衣结皮、地衣-藓结皮、藓结皮的方向,胞外多糖和蛋白质呈显著增加,但在地衣结皮、地衣-藓结皮、藓结皮间无显著差异;胞外蛋白质是影响不同组成生物结皮下土壤酶活性的首要因子;胞外聚合物与土壤的恢复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3)随季节变化,胞外聚合物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且胞外多糖是影响结皮下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之一;(4)在室内沙盘实验中,相比于具鞘微鞘藻与砂粒的混合,具鞘微鞘藻与粉粒土壤的混合在沙盘表层添加后更能促进胞外聚合物的分泌。本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藻结皮可以通过分泌较多的胞外聚合物来抵御外界环境的胁迫,同时,藻结皮的胞外聚合物是影响土壤恢复的关键因子。此外,这将为进一步理解藻结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机制提供新思路和数据支撑,同时,为开发以多糖性质为主的荒漠化恢复新技术、新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DOI:10.14188/j.1671-8844.2019-03-007
发表时间:2019
3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4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5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

DOI:10.11766/trxb202008100444
发表时间:2022

张珂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51675353
批准年份:2016
资助金额:62.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61302163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26.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372080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9871013
批准年份:1998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1572178
批准年份:2015
资助金额:9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51879067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81400540
批准年份:2014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800055
批准年份:2018
资助金额:2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40972113
批准年份:2009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40672124
批准年份:2006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21201041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氮沉降增加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批准号:3100021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黄菊莹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氮沉降增加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机制

批准号:31760144
批准年份:2017
负责人:黄菊莹
学科分类:C0306
资助金额:38.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荒漠地区植被-土壤系统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干湿交替循环的响应机制研究

批准号:41671103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何明珠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6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温带荒漠区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碳通量的影响

批准号:41001067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苏延桂
学科分类:D01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