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阳离子、阴离子的设计,合成不同类型的基于纳米二氧化硅的无溶剂可聚合型纳米流体,研究其性能,进而通过无溶剂聚合制备有机/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材料。由于聚合过程完全不用溶剂,可以彻底克服聚合过程中溶剂对环境造成污染,促进绿色化学和材料学科的发展。利用新型无溶剂可聚合纳米流体直接制备有机无机纳米杂化膜材料,无需使用任何有机溶剂,从而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克服制备过程中因干燥逸出大量气体,而导致材料存在大量微孔及产生收缩。该新型纳米流体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是由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与含可聚合官能团的PEG壳构成。高分子壳的存在可以抑制纳米颗粒团聚的发生,获得长期稳定的纳米流体。无溶剂可聚合型纳米流体具有离子液体结构,在室温下是液体,它的出现丰富了离子液体和纳米流体的种类,是一种新型的环境友好材料,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环境意义。
合成了四种新型纳米流体,并制备多种纳米流体/聚合物杂化材料。这些杂化材料具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可以应用在锂离子电池隔膜、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纳米反应器等许多领域。.1.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修饰获得含氨基的纳米流体。其熔融峰在11.49oC处,并含有34.2wt%的SiO2。氨基纳米流体与TDI可以在水汽下制备纳米杂化聚脲。树脂呈透明状且没有相分离,颗粒高度分散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2.含丙烯酸酯基的纳米流体的熔融峰在11.23oC,并含有36.9wt%的SiO2。可以用于制备紫外固化材料。如将丙烯酸酯纳米流体与SR494共聚合获得一种新型丙烯酸酯树脂。纳米颗粒在基团中分布非常均匀,没发现团聚现象,也没有颗粒脱落的现象,证明基体和纳米流体有良好的结合力。.3.利用环氧基团和叔胺生成季铵盐的反应,得到含羟基的纳米流体。其在8.2oC处有一个熔融峰,并具有14.76wt%的SiO2。与MDI、PTMEG、乙二醇共聚可以制备纳米流体/聚氨酯杂化材料。其拉伸强度随纳米流体的添加量有所增加。因为大量的羟基起到交联剂的作用,另外纳米粒子的加入也有利于力学性能的提高。.4.咪唑型纳米流体在16.69oC处出现一个熔融峰,并具有15.0wt%的SiO2。.1)制备了咪唑型纳米流体/环氧树脂杂化材料,随着纳米流体含量的增加,杂化膜的润湿性增强,膜表面的亲水性增强,说明随着纳米流体的加入,环氧树脂由亲油性向亲水性转变。萃取掉纳米流体,得到多孔环氧树脂材料。此材料可以用作有机合成的微反应器和催化剂载体。.2)采用咪唑纳米流体为制孔剂制备多孔聚酰亚胺隔膜。孔隙率最高可达80%,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通过在聚酰亚胺的主链中引入庞大三氟甲基侧基,提高聚酰亚胺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和保液率,而且有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容量。.3)以PEO为基体,成功制备出纳米流体掺杂的(PEO)10-LiClO4聚合物电解质。纳米流体掺杂使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当纳米流体与PEO质量比为25%时,电导率为2.64×10-4S•cm-1,比(PEO)10-LiClO4的电导率(6.58×10-5S•cm-1)提高了大约一个数量级。XRD结果显示,纳米流体的加入降低了PEO的结晶性,增加了锂离子传输的非晶相,从而提高了电导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无溶剂纳米类流体润滑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摩擦学机理研究
生物-LDHs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修饰及性能研究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的掺稀土氟化物纳米激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膜的制备与界面选择性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