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太阳能作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为数不多的可持续、无污染的能源之一,从而使它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与其它材料相比,用CuInS2制备的太阳电池,具有很多优势,但其太阳电池的性能不高,这就需要对CuInS2晶体的物理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本项目将用磁场和籽晶辅助的移动加热法制备CuInS2单晶体,并研究其光电性能。首先用布里奇曼法生长CuInS2籽晶和多晶锭,然后再用磁场和籽晶辅助的移动加热法生长Φ30mm×10cm的单晶体。同时,研究CuInS2单晶材料的本征缺陷、成分、光电性能与生长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深入研究退火工艺及高能电子束辐照对CuInS2单晶材料的缺陷和组分分布的影响。本项目完成后,可以基本解决Φ30mm×10cm的CuInS2单晶体的制备工艺,并为制备性能优越的更大尺寸的CuInS2单晶体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研制高效CuInS2基薄膜太阳电池提供丰富经验。
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是同时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两大难题的最佳选择之一。CuInS2薄膜具有与太阳光谱相匹配的直接带隙(1.45eV),对可见光较高的吸收系数(达105cm-1),且不含有毒元素,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吸收材料。本项目中,主要是进行CuInS2晶体和薄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并同时进行相应的光电器件的制备及优化。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尝试用布里奇曼法制备CuInS2晶体,发现制备得到的晶锭是几个大晶粒组成的;用摇摆炉法生长CuInS2多晶锭,并用掠射角沉积法制备CuInS2薄膜,发现随着倾斜角的增加,薄膜的吸收系数和禁带宽度增加,晶体质量下降;同时,使用常规单源热蒸发法制备CuInS2薄膜,并在硫气氛下,在不同温度下热退火,发现在500℃退火,获得了单黄铜矿结构的CuInS2薄膜,禁带宽度为1.46eV。同时,对经过400℃硫气氛和真空退火的CuInS2薄膜,用不同浓度的溴甲醇溶液腐蚀,研究去除表面的CuxS化合物的工艺。此外,还研究了CuInS2薄膜光伏电池阻挡层的制备工艺。同时,制备了CuInS2薄膜光伏电池,获得的转换效率只有2%左右,其为进一步优化电池结构和工艺,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吉林四平、榆树台地电场与长春台地磁场、分量应变的变化分析
有序CuInS2、 CuInSe2纳米线/管阵列的制备,生长机制及光电转化性能
铁磁性元素掺杂CaB6单晶体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堆栈有序少层石墨烯单晶体的可控性制备及其光电属性研究
“异维结构”光电器件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