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正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及医学问题,由于生理性睡眠调节机制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我们发现:内源性睡眠促进物质前列腺素(PG)D2或腺苷A2A受体激动剂激活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睡眠中枢)、抑制下丘脑组胺能神经元结节乳头核(TMN,觉醒中枢),诱发生理性睡眠。但是,单独给予pyrilamine阻断组胺H1受体,不能增加睡眠;若在给予远低于催眠剂量的腺苷A2A 受体激动剂后,再使用pyrilamine,睡眠反应极强。我们认为:VLPO 和TMN 之间的作用,类似于跷跷板原理,控制睡眠-觉醒的时相切换。本课题将利用基因剔除动物,电生理、神经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手段,从基因到行为,揭示基底前脑-VLPO-TMN相互作用调节睡眠的分子机制,寻找睡眠觉醒时相转换的关键位点,提出睡眠觉醒调节新理论。对创建睡眠障碍模型,探索失眠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基于细胞/细胞外囊泡的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伏隔核睡眠-觉醒调节机制
外侧隔核调节睡眠-觉醒的分子机制及神经环路
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和结节乳头核调控睡眠觉醒的分子机制
嗅球调节睡眠觉醒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