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亲缘地理学为近年来生物地理学研究之重点,对于在单一物种或是多物种层次上,提供了了解物种起源及演化关系的重要方式。浙闽亚区与台湾淡水鱼类因复杂的地质历史与隔离效应,形成特殊的鱼类区系。本区域内淡水鱼类的分布格局、起源和演化过程一直是两岸鱼类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了解该鱼类区系形成与族群间种群遗传结构,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拟利用具相似分布的多种鲤科淡水鱼类,以多基因与微卫星为分子标记,用比较亲缘地理学方法建立东南地区与台湾鲤科淡水鱼类种群的亲缘关系,估算各物种种群内、种群间的基因流与种间亲缘关系,以测验溪流与溪流间、地理区与地理区间鱼类种群遗传分隔的效应以及鱼类种群的起源假说,来探讨浙闽地区与台湾的淡水鱼类之间的拓殖和起源问题。研究结果对了解我国淡水鱼类的起源和进化及其扩散过程等内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鱼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借鉴依据。
华南地区过去曾经历过山脉隆起、气候变化、河流袭夺等一系列地质事件,所以河系及其复杂,淡水鱼多样性非常高。比较亲缘地理学,通过比较同域分布物种的遗传变异地理格局,可以使我们了解地质变迁与生物多样性间的关系。为了解华南地区的亲缘地理格局和地质历史是否是该区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成因,本项目主要基于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和微卫星等遗传标记主要分析了分布于该区域的东方墨头鱼、纹唇鱼、银鮈、细尾白甲鱼、高体鳑鲏和小鳔鮈属等鲤科鱼类的亲缘地理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发现线粒体遗传标记比核基因和微卫星遗传标记更能反映该区域鱼类的空间遗传变异结构。通过这些鱼类的遗传变异和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发现在该区域主要存在五指山、武夷山、云开大山和南岭四个地理壁障,从而识别了四个主要的生物地理区群:1.海南昌化江群;2.云开大山以南群;3.长珠江群;4.东南沿海群。河流袭夺是这些区系鱼类跨地理壁障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通过本项目的研究,我们提出华南与台湾地区淡水鱼类间的扩散与交流应该有三条路线:1.从浙闽区到台湾头前溪-后龙溪的北线;2.从九龙江至台湾苗栗高原区的南线;3.从浙江独立水系至台湾淡水河路线。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新世纪以来中外儿童贩运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创新地理学的批判性思考--基于中国情境的理论创新
国际比较视野下我国开放政府数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黔东南地区平略组凝灰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长江及其以南水系与台湾地区银鮈的亲缘地理与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华南西部沿海与海南岛淡水鱼类的亲缘地理研究
东亚特有鲌属和鳜属鱼类生物地理与中国主要水系演化研究
薜荔-传粉小蜂-Wolbachia遗传结构与比较亲缘地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