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形扇头蜱IgG结合蛋白清除宿主IgG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172095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7.00
负责人:周金林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曹杰,周勇志,俞英昉,卢晓娟,高晓
关键词:
生物学功能镰形扇头蜱IgG结合蛋白
结项摘要

研究发现,蜱吸血后,宿主IgG蛋白可以穿过肠壁,进入血淋巴,然后被转运到唾液腺,被蜱排出体外,表明蜱有一套逃避宿主抗体影响的机制。蜱的IgG结合蛋白(IGBP)被认为参与这一清除宿主IgG过程,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蜱IGBP与宿主IgG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还是未知,这一瓶颈妨碍了我们对其生物学功能的进一步了解。本项目在已克隆有镰形扇头蜱IGBP基因的基础上,利用重组蛋白技术、定量检测技术和RNA干扰等技术,结合我们蜱饲养繁殖研究平台,将研究IGBP与不同宿主、不同亚型的IgG结合的特性和结合位置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蜱吸血前和吸血过程中IGBP的分布和动态变化,探索宿主IgG的转运、解离和排出规律,以期阐明IGBP与IgG的作用机制、特点和它的生物学功能,加深我们对蜱的吸血和媒介特征的进一步了解,并为寻找蜱的新型防治策略提供基础。

项目摘要

本项目围绕蜱的IgG的结合蛋白(IGBP)与宿主IgG的结合、转运、清除等过程,研究IGBP与不同宿主、不同亚型的IgG结合的特性和结合位置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蜱吸血前和吸血过程中IGBP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以期阐明IGBP与IgG的作用机制、特点和它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鉴定了一种蜱体先天性免疫相关分子——镰形扇头蜱宿主IgG的结合蛋白(RH-IGBP),完成其在昆虫细胞中的重组表达和纯化,发现与不同哺乳动物宿主IgG结合能力不同,主要与宿主IgG的F(ab)片段明显结合。RH-IGBP为雄蜱吸血后特异性表达分子,经肠道-血淋巴-唾液腺路径转运和排出,与清除宿主IgG密切相关。重组蛋白免疫显著降低了蜱的饱血率,显示了RH-IGBP在蜱吸血中重要生物学功能。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DOI:10.13836/j.jjau.2020047
发表时间:2020
2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09.026
发表时间:2020
3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基于分形维数和支持向量机的串联电弧故障诊断方法

DOI:
发表时间:2016
4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DOI:
发表时间:
5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周金林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BPI-IgG 融合蛋白抗LPS 作用的研究

批准号:39800154
批准年份:1998
负责人:马越云
学科分类:H2201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肝癌中唾液酸化IgG抗体的形成机制及其功能研究

批准号:81901585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魏瑗
学科分类:H1102
资助金额:22.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非B细胞来源IgG(non B-IgG)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批准号:8147239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徐涛
学科分类:H1819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IgG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的表达与功能研究

批准号:81100885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牛娜
学科分类:H09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