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NF-кB为靶点的抑制剂已成为抗类风湿关节炎药的新研究方向。本课题组首次发现鄂西民族药用植物香血藤(Schisandra glaucescens Diels)的乙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能下调CIA模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NF-кB的表达与活性。本项目拟在稳定转染NF-кB荧光素报告基因的人胚肾成纤维细胞(HEK293)模型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正、反相硅胶及凝胶的常压及HPLC制备色谱)和波谱技术(NMR,HRMS,X射线单晶衍射)分离鉴定其活性成分,并通过研究活性成分对PMA(佛波酯)诱导T细胞IкBα磷酸化以及NF-кB P65蛋白核转移的干预作用来探讨香血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本项目对发现以核转录因子NF-кB为靶点治疗RA的小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于发掘宝贵民族医药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香血藤为五味子科金山五味子Schisandra glaucescens Diels的干燥藤茎,为鄂西土家族常用民族药,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功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历史悠久。本研究项目对抑制NF-кB靶点的活性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56个化合物,新成分6个。化合物类型涉及倍半萜、木脂素、三萜、酚性成分等各种结构类型;部分化合物在体外模型【PMA(佛波酯)诱导T细胞IкBα磷酸化以及NF-кB P65蛋白核转移】和体内模型【CIA模型大鼠膝关节对滑膜组织核转录因子NF-кB的表达与活性】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发表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和中国中药杂志论文各1篇;向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提交论文1篇;其药理作用机制拟提交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名,3名在读。本项目解决的问题在于:(1)系统地研究了金山五味子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揭示了该民族药治疗类风湿的重要物质基础;(2)初步阐明其抗类风湿关节炎构效和量效关系;(3)初步揭示了金山五味子药材及活性成分通过调控NF-к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The Role of Osteokines in Sarcopenia: Therapeutic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Bousangine A, a novel C-17-nor aspidosperma-type mono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 from Bousigonia angustifolia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榼藤调控A20/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成分解析及其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二种布依族清风藤属抗病毒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
瑶药小钻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成分基于NF-κB信号通路的筛选和分子机制研究
巴豆属药用植物鸡骨香中萜类成分的发现,结构修饰及抗肿瘤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