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目标,与这个目标相关的理论问题是资源生产率的概念(resource productivity)。与传统上的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概念不同,资源生产率用来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自然资源投入或单位污染排放的经济产出。在自然资本成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致力于提高资源生产率以实现减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的发展,即用较少的自然资本消耗来获得较高的经济产出,它也表示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耦合与分离关系(decoupling)。本研究在对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发展起来的资源生产率研究进行系统追溯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中国未来发展的资源生产率的理论、方法以及评价指标,研究中国提高资源生产率(水资源生产率、能源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等)的适宜战略,并通过对生产、消费、城市三大发展领域的案例研究提出相关的对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服务业生产率理论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应用地质异常进行资源预测的理论与方法
油水资源数值方法的理论和应用
资源配置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