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江都臭氧FACE试验平台,研究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功能变化。首先,利用氯仿熏蒸法、PLFA法和BIOLOG平板等研究臭氧浓度升高下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与酶活性、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利用T-RFLP法研究古菌、细菌及真菌的群落结构;其次,通过室内培养研究臭氧浓度升高对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臭氧浓度升高对作物秸秆降解过程的影响,利用PCR-DGGE法研究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及产甲烷菌等功能菌群结构的变化;最后,联合显微镜观察和PCR-DGGE法研究臭氧浓度升高下菌根真菌的群落结构,以及接种外源AM菌剂对作物生产的影响。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揭示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演替及功能变化,并探察大气对流层臭氧浓度升高下接种菌根等农艺措施的潜在效应,为制定控制臭氧农田灾害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功能变化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绿化植物与大气间BVOCs交换的影响
根际生物活性对大气臭氧浓度升高的响应机理研究
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下稻田甲烷排放变化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