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湖盆三角洲在我国新近系广泛发育,资源量巨大。研究旨在探讨浅水湖盆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建立其沉积模式。研究着眼浅水湖泊,以地球动力学过程和泥沙动力学分析为依据,紧抓浅水湖泊体系控制因素,走现代沉积调查和古代沉积相结合、现代沉积观察与沉积模拟实验相验证的技术路线。以现代洞庭湖和潘阳湖区浅水三角洲沉积为例,明确形成条件和演化规律,结合渤海海域新近系典型三角洲研究成果,分析浅水湖盆三角洲形成动力学系统和局部水体泥沙动力特征,明确浅水环境分异特征、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弄清浅水环境下入湖河流沉积作用过程和过程响应,明确浅水湖盆三角洲的沉积构成,在室内对其形成条件进行实验验证,构建沉积模式。研究充分应用我国现代浅水湖泊沉积资源,对丰富湖泊沉积学理论,尤其是浅水湖泊沉积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扩大渤海海域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成果、推进中西部浅水湖盆三角洲油藏精细开发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研究基于现代沉积调查、沉积模拟实验、密井网解剖和储层地球物理反演,旨在弄清浅水湖盆三角洲的外部形态特点、沉积形成过程及不同类型浅水三角洲形成的控制因素,并建立起沉积相模式,为浅水湖盆砂体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鄱阳湖、洞庭湖和巴西中部河湖过渡带现代沉积为对象,通过卫星图片的分析,弄清了砂体展布的样式,发现了两种砂体展布样式,即分流河道型砂体和分流砂坝型砂体。在沉积模拟实验中,以四川西部须家河组浅水三角洲沉积为对象,采用多物源模拟思路,设计了模拟模型,经过几轮的实验,对砂体的分布形态及控制因素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发现了控砂的主要机理。在密井网分析过程中,形成了浅水三角洲平原的辫状河道解剖方法、基于过程的曲流三角洲平原上高弯度分流河道内部结构解剖的思路,特别提出了基于叠覆朵叶体为基本单元的三角洲内部结构和解剖思路,为重新认识砂体内部结构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在地球物理反演中,发现渤海东部地区均方根振幅是较好的属性,据此在该地区发现三种类型的地震属性特征,即朵带状、连片状和孤立坨状,部分层位上显现出明显的过渡特点。同时基于连片的内部结构特征,发现坨状和连片状砂体中具有朵片状内部结构和分流放射状内部结构,说明其具有不同的成因和模式。依据现代沉积调查、沉积模拟实验、密井网解剖及地震反演特征,提出了三种浅水三有角洲沉积相模式,即分枝河道型、分流砂坝型和叠覆朵体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陆相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地震沉积学模型
湖盆浅水缓坡三角洲指状砂坝的构型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济阳坳陷断陷湖盆陡坡带重力流沉积机制与沉积模式研究
湖盆萎缩期河湖交替沉积记录特点及沉积过程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