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断层间震期的变形包括应变积累量、应变积累速率、现今构造运动状态(断层蠕滑速率和闭锁深度)等。本课题综合利用地质、GPS跨断层测量和InSAR试验监测等技术,研究昆仑断裂带东大滩-西大滩段和海原断裂带毛毛山-老虎山断裂两地震空区间震期断层的长期滑动速率、特征地震震级、地表破裂型地震复发序列、最晚一次地表破裂型地震离逝时间等长期滑动习性参数,以及跨断层永久变形带样式、现今构造运动状态(断层蠕滑速率、闭锁深度),综合确定地震空区走滑断层间震期的变形特征。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深化对具有发震能力活动断层滑动特性的基本认识,增强地震预测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避让"或"有效减轻"活动断层地震和无震地质灾害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海原断裂震间滑动和地震周期变形的GPS研究与构造意义
海原断裂带"天祝地震空区"断裂浅层蠕滑精细特征的GPS观测研究
西昆仑山前构造带地震变形特征的InSAR/GPS研究—以皮山地震为例
基于GPS/InSAR的红河断裂带南段震间形变研究:无震蠕滑还是震间闭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