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科院海洋所2004年-2007年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获得的16个航次、41个观测站的水文、营养盐、叶绿素、PH、溶解氧等大量实测资料的分析表明,长江口外高叶绿素浓度分布区底层水的温、盐具有黑潮次表层水的特征。此外,在台湾东北部,富含营养盐的黑潮次表层水,沿着陆坡向东海陆架入侵,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黑潮涌升导致的向东海陆架营养盐的输送量远远大于长江径流输入量。本研究主要解决台湾东北部的黑潮涌升区和长江口外海域底层水之间,是否存在一个跨陆架营养盐输送纽带?如果存在,该输送过程是否具有季节变化特征?其对长江口外区域营养盐分布有何影响?开展台湾东北部黑潮涌升区营养盐输入和长江口外海域营养盐分布的关系的研究,能更全面的了解长江口外区域的营养盐收支,进一步明确长江口外区域富营养化的动力学成因,故对该区赤潮的成因与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夏季长江口外及其邻近海域,藻华事件经常发生,已有研究表明磷酸盐是控制该区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控制因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回答台湾东北部富含营养盐的黑潮涌升区和长江口外海域底层水之间,是否存在一个跨陆架营养盐输送纽带?。为此,基于ROMS(Regional Model System)模式,建立了太平洋区域(10'×10')的数值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东中国海单向嵌套高分辨率(5'×5')环流数值模式并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准确再现了东中国海环流系统以及观测到的磷酸盐分布特征。基于数值模拟和观测数据,发现了一条从台湾东北到长江口外黑潮底部入侵分支流(NKBC),提出了长江口海域南部藻华高发区的磷酸盐主要来源于台湾东北沿着24.9ºN的一个特定区域(122.1ºE–122.5ºE, 130 m–300 m)。通过黑潮近岸分支NKBC,其把大洋深层水丰富的磷酸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向长江口外海域的底部,并通过该区域强大的上升流系统,把丰富的磷酸盐输入到海洋的表层,从而对该区域的叶绿素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变动可能产生影响。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再悬浮对近岸营养盐循环的影响研究
台湾东北部中尺度涡旋对黑潮水与陆架水交换的影响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低氧区溶解态铁形态变化研究
长江口邻近海域逆温层年际变化及其对混合层热平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