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东北草原区的主要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水、热梯度下主要植物功能型植物在形态性状(植株高度、叶片大小、单位叶面积重等)、解剖结构(叶片厚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叶片和茎维管束和导管直径等)、生理调节(相对含水率、水分利用效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等方面多层次多方位地系统研究该草原区植物功能群对水分(降水和地下水)和温度梯度变化的适应策略,包括在减少水分丧失、增强保水和吸收土壤水能力等各个方面的适应机制。同时探讨各功能群主要物种对不同来源水分(降水和地下水)的吸收利用状况(利用稳定性同位素O18测定)、水分利用效率(稳定性同位素C13测定)等方面的适应分异规律,研究不同适应策略间的补偿关系。整合多层次研究结果揭示草原区不同植物功能型对主导因子-水和热变化的响应机制,探索植物功能型适应策略在植被变化中的作用,为预测全球变化对未来植被的可能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已按照任务书和原计划执行,2011 - 2013 年,全面开展野外观测和取样工作,包括东北草原植物功能型调查,收集主要植物、水和土壤样品5000多份;冬季实验室内进行植物样品、水样和土壤样品测定分析;制作植物叶片、根样品切片4000多张,并测定了各物种叶片表皮细胞密度、气孔密度、维管束直径和面积、导管直径和面积等解剖结构指标;测定植物样品脯氨酸、可溶性糖、K、Na、N 含量、SPAD、RWC 等生理调节指标,获得2.8万余条数据;同时收集各样点的气象数据。完成了大部分实验数据的处理工作,研究成果已经形成论文,并投稿。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东北草原天然高抗碱牧草抗碱生理适应机制研究
东北草原根茎植物生活型趋同适应机理的研究
温性荒漠草原不同功能型草本植物对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响应
东北草原异质生境芦苇生活史策略及适应调节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