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放射性核束转移反应新实验数据的出现,普适光学模型势参数的研究成为最近的一个研究热点,为了解释这些新出现的放射性核束实验数据,需要通过拟合稳定核实验数据获取普适光学模型势参数,从而确定远离β稳定线的不稳定核是否具有不同的性质(如半径、扩散参数等)。课题组的前期工作J. Phys. G: Nucl. Part. Phys. 36, 085104 (2009)通过拟合已有实验数据获得了一套3He入射的普适球形光学势及参数,但所用实验数据中很多靶核属于形变核,对于该类型靶核,用球形光学势描述不太合适。因此,课题组设想在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轻粒子(n,p,d,t,3He,4He)入射靶核为形变核的情况,考虑耦合道理论,通过拟合现有实验数据,对不同轻粒子入射的情况分别获取一套适用于形变靶核的普适耦合道光学势。
课题组以球形光学模型为基础,考虑耦合道理论,建立了适用于核子入射的耦合道光学模型。为确定普适模型参数,以形变较大,且实验数据比较充分的n(p)+238U、n(p)+232Th反应做基准,利用最速下降法及自动调参程序,通过拟合已有实验数据,获取了核子入射的相应耦合道光学模型势参数,再将所得势参数用于计算n(p)+233U、n(p)+235U、n(p)+239Pu、n(p)+240Pu、n(p)+242Pu的反应,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说明所获取耦合道光学模型势参数具有普适意义。. 普适光学势对于实验数据较少的核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对于特定靶核且具有较多实验数据的核反应,有条件可以得到更精确、更适合该核反应的光学势参数,从而更客观地进行相关核数据的评价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因此,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课题组以普适耦合道光学模型势参数作为初始参数,结合核子与单个核反应的实验数据,获取了核子与单核反应的光学模型势参数。232Th、238U的转动特征比较明显,且核反应实验数据较多,因此课题组以n(p)+232Th和n(p)+238U为例,分别获取了相应的单核光学模型最佳势参数。. 项目执行期间,课题组结合耦合道理论及最速下降法,利用Fortran平台,完成了大型计算程序的编译和调试,该计算程序命名为ASCOP.for。此外,公开发表论文3篇,另外2篇正在整理投稿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感应不均匀介质的琼斯矩阵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锂-6,锂-7,铍-9,碳-12和氧-16及相关奇特核普适光学模型势
重离子反应中核-核相互作用势的核形变与同位旋效应研究
轻奇特核形变效应的理论研究
在近库仑势垒区利用轻核与重核的弹性散射来精确测量轻核或核子的极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