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联合VR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60197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17.00
负责人:杨永红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四川大学
批准年份:2016
结题年份:2019
起止时间:2017-01-01 - 2019-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王玲,刘沙鑫,王朴,陈桃林,张仁刚,马锡超,张玉婷,余佳丹
关键词:
脑卒中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手功能镜像神经元虚拟现实
结项摘要

It is estimated that 80% survivors from stroke suffered mild to sever hand dysfunction, which severely affected the independence and participation. It’s a huge challenge for clinician as the hand mostly involved in dexterity activities with widely distributed cortex and complicated circuits. Researches proved that the excitability imbalance wildly existed between hemispheres in stroke patients, relatively higher excitability in contralesional hemisphere than that in ispilesional side. The imbalance will conversely suppress and inhibit the recovery in injured hemisphere. While the excitability rebalance among hemisphere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through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e.g.rTM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s on mirror neurons reported it’s key role in action understanding, imitation, motor imagination and motor learning. Hereby, it maybe a potential method for hand rehab by exciting the mirror neurons for post-stroke patients. The present study motived to excite the target mirror neuron system using rTMS and VR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interhemispheric inhibition and mirror neurons. Exploring the effects on hand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and also explicit the difference in functional outcomes and brain structure among different regime of intervention, eventually find new strategy for hand rehabilitation in stroke.

脑卒中幸存者手功能障碍高达80%,严重影响生活自理及社会参与。因手部功能主要以精细运动为主,涉及脑皮质区域广,神经回路复杂,康复疗效一直不佳。已有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存在半球间病理生理性电兴奋不平衡现象,损伤侧兴奋性降低而损伤对侧兴奋性相对增高,兴奋性失衡进一步强化半球间竞争性抑制从而阻碍患侧功能恢复。而借助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如rTMS)平衡不同功能区域半球间兴奋性从而促机了相应功能的恢复。此外,关于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其在动作理解、动作模仿、运动想象及运动学习等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据此,作用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治疗方法可能是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新方向。本研究旨在基于半球间竞争抑制及镜像神经元理论,应用各自有效的激活手段(rTMS,VR)定向作用于镜像神经元系统,探究其对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潜在中枢机制,并明确不同的激活方式是否有功能学指标及脑机制的差异,为卒中后手功能康复探索新手段。

项目摘要

我国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占约全身功能问题的60%,手功能障碍占上肢功能障碍的90%。手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由于手部以精细运动为主,涉及到大脑皮层支配区域广泛,神经回路复杂,其恢复过程较为漫长和困难。目前,针对患手功能康复治疗的一系列新技术在临床中均有所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患者手功能康复效果依然不够理想。近年来基于半球间竞争抑制理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等技术进一步用于脑卒中上肢运动康复,镜像神经元被证实在动作理解、动作模仿、运动想象及运动学习等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作用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治疗方法可能是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新方向。本研究旨在基于半球间竞争抑制及镜像神经元理论,应用各自有效的激活手段(rTMS,VR)定向作用于镜像神经元系统,探究其对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潜在中枢机制,并探究其脑机制,为卒中后手功能康复探索新手段。. 本研究最终纳入86例亚急性其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设计进行为期2周的干预和1个月的随访,同时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究中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后各组患者手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联合两者时产生显著好于单独应用的疗效。单独使用rTMS作用与镜像神经元区域,或者单独使用VR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患者手功能疗效与常规康复治疗相比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运动指标的改善没有相应的转化为功能活动的显著性。磁共振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但是干预前后,静息态下存在多个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降低的脑区, 包括典型的运动相关区域,如运动前皮层,多种感觉相关区域如中央后回、舌回、嗅皮质等,基底节核团间功能连接也显著降低。未来还需更大样本,更敏感手功能评测指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研究的结果。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DOI:10.5846/stxb202009292521
发表时间:2021
2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DOI:10.13249/j.cnki.sgs.2020.08.003
发表时间:2020
3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DOI:10.13925/j.cnki.gsxb.20200115
发表时间:2020
4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东部平原矿区复垦对土壤微生物固碳潜力的影响

DOI:10.13225/j.cnki.jccs.xr21.1686
发表时间:2022
5

Mills综合征二例

Mills综合征二例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9.37.016
发表时间:2019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运动模仿训练结合rTMS影响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皮层可塑性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401872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唐志明
学科分类:H2001
资助金额:23.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静息态fMRI联合DTI对rTMS干预亚急性期完全性失语症功能连接和结构连接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8150194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任彩丽
学科分类:H2001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基于神经影像学脑网络分析方法的康复治疗(rTMS)对脑卒中患者的脑结构与脑功能重塑机制研究

批准号:81271545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伟宏
学科分类:H2701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基于wCST-LL的精准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71839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金静芬
学科分类:H2001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