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对流换热能源系统的数值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006001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曹玉会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亚龙,邓毕力,刘佳,晋立丛,姜斌,李晓娟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自然对流超临界二氧化碳
结项摘要

本项目旨在设计格子Boltzmann算法模拟密闭空腔和密闭回路中超临界二氧化碳(CO2)的自然对流,为能源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优化方案。超临界CO2的物性参数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显示了用于发展高效自然循环系统的优势,同时也给传统的数值求解方法带来很多困难。本项目尝试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超临界CO2的自然对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数值实验,讨论物性变化(特别是在伪临界温度附近)对流动稳定性和换热性能的影响,总结各控制参数(压力、温度、纵横比、倾斜角度、空腔内隔板的布置、回路的管径等)的影响规律,给出函数关系式,为有效利用超临界CO2的物性特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项目中算法的实现对于研究其它超临界流体和具有类似性质流体的对流换热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摘要

超临界CO2的物性参数对温度和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显示了用于发展高效自然循环系统的优势,同时也给传统的数值求解方法带来很多困难。本项目设计了格子Boltzmann算法和有限体积算法模拟了超临界二氧化碳(CO2)在密闭空腔和循环回路内的自然对流,讨论了物性变化(特别是在伪临界温度附近)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总结了控制参数(压力、温度、纵横比、倾斜角度、回路的管径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是发展高效换热设备的理想流体,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有助于改善换热设备的整体性能。本项目为有效利用超临界CO2的物性特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超临界流体在湍流状态下的复杂传热现象奠定了基础。项目中设计的数值算法可以用于研究其它超临界流体的对流换热过程,比如:第IV核反应堆中使用的超临界水。本项目顺利完成了计划书中的研究任务,2012年曾被基金委选为“进展突出项目”。截至目前,已发表SCI收录的学术论文2篇,EI收录1篇,另有2篇近期将投送国际顶级杂志;会议论文3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DOI:10.12054/lydk.bisu.148
发表时间:2020
2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DOI:10.3969/j.issn.1002-0268.2020.03.007
发表时间:2020
3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DOI:
发表时间:2020
4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5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DOI:10.3788/AOS202040.2212001
发表时间:2020

曹玉会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超临界流体应用于对流换热能源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批准号:5137600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曹玉会
学科分类:E0601
资助金额:7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超临界压力下碳氢燃料的对流换热特性及湍流模型修正研究

批准号:51406005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朱剑琴
学科分类:E06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低温超临界氦球腔内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热动力学特性研究

批准号:51906002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邱一男
学科分类:E0601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微通道内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与换热基础研究

批准号:5130610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田田
学科分类:E0603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