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身份追踪的认知加工特征及其神经机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400886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4.00
负责人:瞿炜娜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4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5-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黄端,王陵宇,焦军,段红霞
关键词:
身份信息多身份追踪驾驶特征
结项摘要

Multiple-Identity Tracking (MIT) concerns object recognition problem of multiple object continuous representation,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validity of multiple-object tracking study in applications. And it’s a new metho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object continuous representation. Multiple-Object Tracking is a classic paradigm used to study the attentional tracking of multiple moving objects,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study how people select, distribute and sustain their attention among several objects in a dynamic environment. Earlier studies focused on spatial location information, while ignoring the features and identity information. In previous studies, researchers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moving objects within the same category. However, more studies are still required for cross-category objects. This project will discuss cross-categories, features, and unreliability of the objects’ identity information affect MIT based on behavior, eye movement and ERP data. In addition, we will preliminary explore eye movement strategy, neural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 in real traffic environment. Studying object’s identity features affect on tracking can help understand identity recognition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und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in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drivers, pilots, air traffic controller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future.

多身份追踪(MIT)关注多个物体连续性表征中的物体识别问题,提高了多目标追踪研究在应用领域的生态效度,是深入研究追踪中物体连续性表征机制的新途径。传统的多目标追踪主要关注动态环境下人们对多个目标的注意选择、分配和保持。早期的研究只关注空间位置信息,而忽略了物体本身的特征和身份信息。前人对MIT的研究通常关注的为单一类别的目标,他们在身份信息和表面特征上同属一类,尚没有研究人员对于跨类别不同身份和特征的物体进行系统的研究。本项目运用行为实验、眼动及脑电技术,系统地探讨跨类别不同身份和特征的物体对追踪成绩的影响,以及身份不连续性对身份追踪的影响。初探MIT的眼动模式和脑机制,并探索MIT在实际交通场景中的应用。研究物体身份特征对追踪所带来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生态学情境下身份识别和认知加工的规律,相关的研究成果可用于驾驶员、飞行员、空中交通管制员的选拔与培训等应用领域。

项目摘要

多身份追踪(MIT)是涉及物体在动态时空中如何维持连续性表征的重要认知活动。本项目将基于MIT范式,运用行为实验及脑电技术,系统地研究物体身份特征对追踪所带来的影响,并应用于驾驶领域。研究一考察了观察者对跨类别不同复杂性物体追踪的成绩差异。结果发现,物体复杂性会影响观察者的追踪成绩,且这种影响的产生主要是基于目标而非干扰的复杂性,目标复杂性主要影响了观察者对目标身份的区分能力。针对同类物体的不同特征,研究二探讨了物体语义特征和表面特征间的冲突对追踪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运动物体均为独特的,多特征之间的冲突仍会显著影响观察者的追踪成绩,且其主要影响了观察者的身份追踪成绩,而对位置追踪成绩并没有显著影响。研究三考察身份信息不连续对MIT 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总错误率方面,遮挡的主效应显著,即遮挡时的MIT 成绩较差。研究四进行了MIT的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快乐情绪增加了驾驶员在跟车阶段的认知负荷。情绪性唤起降低了驾驶员在追踪前车刹车阶段的注意水平。研究五通过在驾驶模拟环境中对干扰特征进行控制,考察特征是否会影响追踪成绩。研究结果表明,MIT的正确率在目标车数量为4时最差。这些认知加工过程规律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生态学情境下身份识别和多目标注意追踪的规律,为驾驶员的选拔和培训提供心理学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跨社交网络用户对齐技术综述

DOI:10.12198/j.issn.1673 − 159X.3895
发表时间:2021
2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8
3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4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DOI:10.19596/j.cnki.1001-246x.8419
发表时间:2022
5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瞿炜娜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1771225
批准年份:201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数字及其单位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批准号:31300844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曹碧华
学科分类:C0907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注视加工中的内隐社会认知及其神经机制

批准号:31271202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耿海燕
学科分类:C0907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汉语语篇韵律边界的认知加工及其神经机制

批准号:3100050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李卫君
学科分类:C0907
资助金额:18.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多身份追踪中眼动的模式、作用及影响因素

批准号:31500887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李杰
学科分类:C0907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